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本人應邀來到楊勝高創業基地參觀。沿著水泥路驅車往上慢行,雖是深秋,但茁壯的桃樹特別喜人,桃樹下,東一群西一群的山雞見到我們的到來,也圍了上來,在桃林深處,還不時傳來豬的叫聲······真的是一幅美好的農家風景畫面。
開山辟石,石旮旯中建桃園
2014年,剛當選為村主任的楊勝高,緊緊抓住國家扶貧開發機遇,與同事合伙,成立了鎮遠縣桃園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取國家扶貧資金,建桃園基地。
三人經過實地考察,決定將基地選擇在離家不遠的荒山上,山上最大的不足就是石頭比較多,不利于大面積的機械耕作,但考慮到山旮旯的土質肥沃,陽光充沛,日照時間長,很適合桃樹生長,同時,土地租金相對便宜。地點選中后,楊勝高與合伙人下到農戶,與農戶進行協商,農戶同意采用租用的方式,將土地流轉給基地,農戶可以到基地務工。
該桃園基地共780畝,每年每畝租金200元。從2014年以來,爭取國家支持40萬元,國家無償提供苗木和肥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進園路道四通八達,總長2500米,其中硬化350米。
楊勝高介紹:成立合作社,建桃園基地,每年可解決60—70人就業。在基地務工的分普通勤雜工和專業技術工兩個工種。專業技術工主要從事苗木的管理,包括修枝、施肥等;勤雜工主要是土地所有權戶主,留守在家年齡相對不大的老人和本村困難戶,主要從事除草、開挖等。技術工每天200元,每年請3—4名技術工,普通工人每人每天50元,活路少時平均每天有30人,活路忙時有80人。每年支付工資20多萬元。
目前,基地還不是盛產期,產生的效益還不明顯,主要是解決群眾就業,三到五年后,進入盛產期,年利潤可達120萬元。
種豬養殖,發展生態產業鏈

“種桃樹要想桃子味道好、甜,就必須施用農家肥”,楊勝高說。
2015年冬天,楊勝高與楊勝木合伙投資60萬元,成立了貴州錦江鳴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桃園基地內修建圈舍2棟,飼養池28口,主要發展生豬養殖。
走進養殖基地,只見每口飼養池中3頭或5頭的白色豬叫著跑到跟前,圈舍非常標準,除有采光口外,還安有通風扇、水簾,另外配有消毒機,走進圈舍,并沒有聞到異味,飼養員風趣地說:“現在條件真好,豬都能享受空調了”。
楊勝高介紹:圈舍是今年才修好的,目前,基地共有種母豬30頭,種公豬1頭。今年底就可以產豬仔,所有豬仔公司作為育肥豬留用,明年下半年仔豬出欄后可以產生效益100多萬元。另外,豬糞用作桃樹的肥料,這樣就成了循環的生態發展。
林下養雞,打造山地特色農業
在桃園基地內,隨便你走到哪個山頭,都會聽到山雞的叫聲,都會有一群群的山雞來迎接你。
廣闊的園林有豐富的雜草和昆蟲資源,楊勝高首先考慮到發展林下養雞。說到就做到,今年7月,投資1.2萬元,購買本地雞苗4000只,散放到桃園內。

他給我們介紹:“防治雞瘟是一件非常頭病的事,要保證成活率,就必須保證雞不生病。為了預防雞瘟,除用西藥外,我們還自行配制了中草藥,每天將草藥煮好后將水和雞食一起喂,雞的成活率可達90%。
楊勝高養的雞全是本地土雞,目前,基地共有3600只左右,每天需要300斤玉米,玉米成本為每斤1元,今年底,所有雞都能出欄,按每只60元計算,除去成本,這批難可盈利10多萬元。
楊勝高帶領我們邊走邊談,他說:“我要借助坪陽村打造生態旅游基地的機遇,在山上發展農家樂,在桃花盛開和桃子采摘期間,用我們自養的豬,自養的雞招待游客。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讓他們看看我的石旮旯也是個好地方。
走出桃園基地,彩霞已掛到天邊,我們期待著他的基地越辦越紅火。(吳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