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諶應珍老師愛生如子,教學質量優異,追求教育卓越,是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這是開學之初,筆者到邦洞鎮小學采訪時,學校師生對諶應珍老師的評價。
諶應珍,35歲,天柱縣邦洞鎮小學一名普通教師,現為邦洞鎮小學三(1)班的班主任。她2001年7月從凱里民族師范畢業后,先后到邦洞鎮魚塘小學、織云學校、坪地鎮八界小學、坪地鎮小學、三團學校、邦洞鎮小學6所學校任教,扎根山區教育15年。15年來,她愛生如子、教學質量優異、追求教育卓越,所帶班級被評為“先進班級”12次,個人被評為“優秀教師” 8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13次。參與的省級實驗課題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有效練筆的實踐與研究》成功獲省教育廳審批結題,成為學校學生、同事、領導心目中的好教師。

天柱縣人民政府授予諶應珍“天柱縣知名教師”榮譽稱號

諶應珍家訪歸來
愛生如子
“把愛灑向貧困學生,貧困學生就能安心讀書。”諶應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諶應珍的幫助下,10多個貧困學生安心讀書,享受著同齡人的快樂。也有的貧困學生安心完成了高中學業,跨進了高校的大門。
2006至2008年,諶應珍在邦洞小學教書,她班的小潔,家住金鳳山半坡,父母離異,后來父親病逝,小潔幾度想離開學校,外出打工,諶應珍知道后,利用課余時間,經常跋涉10多里山路,翻山越嶺,主動家訪,與小潔談心。還主動給小潔購買學習資料,春夏秋冬都給小潔購買應季衣服,把小潔當女兒一樣疼愛,小潔有了 “新媽媽”,安心讀完小學、初中、高中課程,現在南昌大學讀書。
諶應珍現在任教的三(1)班,有個學生叫楊鋮,家住高野村,比較貧困,父親長年生病,母親經常外出打工。父母從不關心他,爺爺奶奶也非常溺愛,導致楊鋮品行不端正,經常曠課、逃學。諶應珍不顧山高路遠,多次上門家訪,請求楊鋮的爺爺、奶奶、父親對楊鋮嚴格要求,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給楊鋮曠課、逃學的機會。諶應珍教的是語文,楊鋮寫字稍微正楷一點,諶應珍就向楊鋮伸出大拇指;叫楊鋮課堂上回答問題,楊鋮能主動站起來,諶應珍就夸楊鋮膽大有進步。慢慢地,楊鋮逐漸地信任諶應珍,上課注意力集中,也肯寫作業,不再曠課逃學。

諶應珍在輔導學生

諶應珍在給學生上課
因材施教
執教以來,諶應珍一直擔任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對教育方式的研究,因材施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2014年以來,諶應珍根據學生興趣愛好,指導學生寫作文、畫畫和手工制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屢屢在貴州民族報上發表,在參加各種活動中也榮獲大獎,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榮譽感,也帶動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據了解,2014年以來,諶應珍指導學生在《貴州民族報》發表美術作品《老家門前》《吊蘭》《老鎮換新顏》等8幅,其中《老鎮換新顏》還榮獲2015年天柱縣中小學書畫比賽一等獎,學生很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生畫畫的興趣;指導學生在《貴州民族報》發表《淘氣的金魚》《我的表哥》《爸爸,我想對你說》等習作5篇,學生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別提心里多美啦;指導學生手工作品《鶴舞白月》榮獲2015年全州民族文化進校園成果展演展示活動三等獎,學生的汗水沒有白流,辛勤的勞動得到認可,全班學生歡欣鼓舞。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學習成績也不落下。2014年天柱縣教學質量評比,諶應珍語文科榮獲二等獎; 2015年天柱縣教學質量評比,諶應珍榮獲語文科一等獎;2016年天柱縣教學質量評比,諶應珍又獲語文科一等獎。諶應珍因教學成績突出,連續三年榮獲教學質量獎,2016年被天柱縣人民政府授予“知名教師”稱號。

諶應珍在給學生系紅領巾

諶應珍在批改作業
追求卓越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諶應珍說,現在社會在不斷發展,信息不斷的變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的加深,作為教師就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擁有源源不斷的潔凈自來水。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諶應珍承擔了“農村低段兒童良好學習習慣之探究”這一課題;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她邊教邊實踐,寫成《小練筆鑄就大文章》《低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有效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等5篇論文,為指導學生習作提供了理論指導;為當好班主任這個角色,諶應珍不遺余力,窮盡心血,寫成《做個有“心”的班主任》一文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成為全國各地年輕教師學習的藍本。最值得一提的是,諶應珍與同事一道,歷時3年,參與省級實驗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有效練筆的實踐與研究》,于2015年12月由貴州省教育廳審批結題,為她的教育教學又注入了一股清冽的甘泉。
諶應珍撰寫的學術論文多達20余篇,既有教學方法的探索,又有吸取知識的方法。不僅為她滿足學生“一杯水”提供了源泉,還為學生找到了自己學會找到水源學會自己取水的方法。(陳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