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她像一朵野棉花,把一腔青春和熱血,源源灑在這一片大山深處。為了大山里的孩子,她拒絕“出山”三年來,她獲得了多個獎項。當地群眾夸贊她:“野棉花,沒得彈的。”她就是本周人物——貴州省施秉縣大山深處的特崗女教師吳明花。
海拔1600余米的貴州省施秉縣九龍山上,生長著一種雪白的野棉花,花色嬌艷,成熟后種子上帶有白色綿毛,猶如一團團棉花。這種小花,在田埂邊、小路旁隨處而長。春天一來,便勇敢地向山野伸展。“野棉花,沒得彈的。”成為當地群眾口口相傳的歇后語,用來喻指做人和干事出類拔萃……
一幢閑置的老木房教室,竟變成了六年級男生小閔暖暖的“浴室”。
1月4日,周一。照看學生吃完晚餐后,像往常一樣,貴州省施秉縣馬溪鄉茶園小學29歲的未婚特崗女教師吳明花,到自己房間燒好水、拿好衣服和洗浴用具,讓兩名男生帶著小閔到“浴室”里,教他洗澡和洗衣服。

幫小閔提水洗衣服
洗完澡和衣服,小閔走出“浴室”。小賣部的阿姨看到后忍不住夸獎:“變帥小伙了!大家不用再躲你這條‘臭蟲’嘍!”
小閔對著板壁上的鏡子悄悄照了照,靦腆一笑,轉身奔入了孩子群。小閔1歲多時,母親走失了,他一直跟著智障父親生活。饑一餐飽一餐,根本談不上穿著打扮,幾個月也難得洗一次澡。
善良姑娘拒出山
這位讓學生教小閔洗澡的吳老師,卻有些“不識好歹”。2015年,縣教育和科技局下文,將她從這大山深處調到縣城。她卻“抗令不遵”,仍申請繼續留在這大山里。
2015年9月2日早上,吳明花正在教室里給學生發放新課本。校長張子富打來電話:“吳老師,你調到城關二小了,今天的文件。”

在學校辦公室備課
下午,張校長將調動文件給了吳明花。換作別人,早就歡天喜地了,吳明花卻怎么也快樂不起來。是去?是留?她猶豫著。
“不去行嗎?”吳明花問老校長袁代恒。
“調動文件都下了,不去?怎么行。”袁代恒說,“城關二小是大型學校,有利于業務提高,可以多結識朋友。還是服從安排吧,你年紀不小了,找個男朋友把婚結了。”
親友們知道消息后,一再催她:“難得組織關照,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聽說吳老師要調走,三年級學生何馨跑來問:“老師你走了,我們英語誰來教?”
吳明花下意識地朝教室里望去,幾名女生正躲在角落里傷心哭泣。她頓時感覺似有一根針刺向自己的心頭,陣陣作痛。
一草一木入心田
當晚,吳明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知不覺間,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融入她的內心深處,難以割舍。第二天,吳明花果斷決定:我要留在茶園小學。

家訪途中,渴了喝山泉
9月5日上午,吳明花來到縣教科局,請求見局長吳玉梅。辦公室主任說:“吳局長開會去了。”吳明花深感失望,走到一樓時,卻看到吳玉梅朝自己走來,吳明花喜出望外。
“吳明花,你調到城關二小了。”吳玉梅笑著向她招呼,“到了新單位,多學點東西。遇到有合適的對象,趕緊把終身大事解決了。”
“吳局長,我能不能繼續留在茶園小學呢?”吳明花焦急地問。
吳玉梅一下子愣住了,別人想盡辦法調進縣城。她可好,竟然拒絕調動!一時間不知怎么說她才好:“先來吧,安心工作。”
望著吳玉梅走遠,吳明花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心里很不安寧。當她再次鼓起勇氣去找吳玉梅時,卻被辦公室主任告知,局長不在。
吳明花來到局人事股,股長吳正云知道來意后勸她:“局里考慮在深山會耽誤你的終身大事,才決定調你的。調令都發了,服從安排吧。”
磨蹭到下午,事情還是沒解決。吳明花雖然心有不甘,但必須回校了。因為錯過下午三點半的班車,就沒車回去了。
此后幾天,吳明花三次接到城關二小打來的電話,催促她去報到。縣教科局辦公室也再次通知,規定報到的時間快過了。
吳明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天憂心忡忡。
“留下你,耽誤你的青春;不留下你,學校又沒有英語教師了。”面對吳明花的請求,張子富、袁代恒十分矛盾。
在吳明花的堅持下,縣教科局專題研究后決定,準予她繼續在茶園小學任教。一直壓在吳明花心頭上的石頭終于落地了,她像個孩子一樣歡天喜地地跑到教室,將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她的學生們。
大山深處教英語
三年前,吳明花成為一名特崗教師。接到通知的當晚,她專門上網查閱了施秉縣情,希望不要分配到該縣最偏遠的馬溪、馬號兩個鄉鎮的小學教書。

吳明花在幫學生洗碗
待到縣教科局報道后,她和一名同事恰巧被分配到馬溪鄉中心學校。那天,中心校校長葉志軍開車來接她們。行至九龍山,葉志軍幽默地說:“這里是施秉的‘山路十八彎’。”到中心學校稍作休整后,又馬不停蹄地趕路。車子穿行在山路上,山勢愈發陡峭,內側為高山峻嶺,外側是懸崖峭壁。兩人不停地問:“茶園小學到底在哪里?”
顛簸了四小時后,吳明花站在茶園小學的操場上。她四下環視:腳下溝壑交錯,對面群山重疊。是真正的大山深處。
初來乍到,白天有學生熱熱鬧鬧的,時間倒也過得很快。放學后周遭寂靜,只能獨自面對大山發呆。

放學后,面對大山靜靜地發呆
作為特崗教師,需在此工作三年。當時,吳明花想:滿了三年,一定要想辦法離開,不能一輩子呆在這里。
一段時間后,吳明花的精心教學和對學生的關愛打動了學生們。學生們時常采些野花、野果送給她。逢年過節,家長還送來粽子、糍粑等。盡管這里十分貧困,但村民們非常有情義。就這樣,這片大山逐漸走進了吳明花的內心深處……
吳明花畢業于凱里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她的到來,茶園小學首次開設了英語課。孩子們開始學會了26個英語字母,也學會了簡單的英語問候語。
從此,村頭村尾,孩子們用英語打招呼。山里山外,不時能聽到簡單的英語對話。
袁代恒說,以前,很多家長因學校不開英語課,總是想辦法給子女辦理轉學手續,以免上中學“吃虧”。上英語課后,鄰村塘頭小學也合并到茶園小學了。
險山惡水灑真情
“看山對面100多米,步行卻要半天。”茶園小學交通閉塞,出行極為不便。吳明花回憶,從馬溪鄉到茶園村的公路未硬化時,不通班車,走捷徑也有15公里。
開通班車后,她回家一趟也不容易。周五下午4時,離校坐車兩小時到施秉縣城,住宿一晚,次日趕到老家黃平縣重安鎮。周日中午又匆匆返校,幾經轉車,天黑才到達。
到茶園小學教書,因交通不便,處境十分尷尬。她說:“來了,就不想出去。出去了,又怕進來。”
茶園村森林茂密,爬高山、走懸崖,家訪經常遭遇毒蛇,吳明花好幾次險些被咬。所以,一提到毒蛇,吳明花仍會心有余悸。

家訪途中,路遇家長
2013年農歷八月的一天下午,袁代恒和她前往朱家慶組搞文化戶口調查。回校時剛出朱家慶組路口,就看到一條刀柄大的青竹蛇從腳邊溜過,嚇出吳明花一身冷汗。走到關盆河水渠上時,已是晚上11點。此時,一道黑影突然撐起一尺來高,朝她腳邊一頭“扎”去。“啊”的一聲尖叫,吳明花嚇得連退了幾步,重重踩在袁代恒的腳上。袁代恒用手電筒一照,原來是一條鋤頭把大的五步蛇。他連連感嘆:“幸好還沒踩到它,否則命就沒了。”

踩著石頭過小溪

給貧困家庭送衣物
吳明花怕毒蛇,也怕汛期的山洪。每到汛期,學校老師都分成四支路隊,護送學生回家。她負責送坪山、半坡兩個寨子的3名學生。2014年5月的一天,頭天晚上下了場大暴雨,下午又下起了大雨,山洪接連暴發。
放學后,吳明花背著一名學前班學生,招呼著另外兩名學生冒雨回家。她一邊與家長電話聯系,一邊慢慢帶著學生爬上山坡。因雨天山路特別濕滑,經過一座長7米、只有三根杉木并在一起的木橋時,只見橋下洪水洶涌,木橋搖搖晃晃。孩子們到了橋頭,因害怕過橋都哭了起來。吳明花穩定學生情緒后,將學生一個個背過木橋,過了30多分鐘,遇到了前來接送的家長,她才放心回校……
三年來,吳明花先后獲得貴州省“千名園丁關愛行動”優秀特崗教師,馬溪鄉優秀教師、特崗教師匯報課二等獎、英語優質課第一名等榮譽。2015年上學期,她教的課程,還分別獲得全鄉第一名、第二名。
“野棉花,沒得彈的。”當地群眾夸贊她。
吳明花就像一朵野棉花,把一腔青春熱血,源源灑在這一片大山深處。(舒增付 楊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