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原來,楊某等18人今年3月至8月在黨早村至甲石村路段修建的大橋工程點為包工頭蒙某做工,當時口頭協商工資為男150元/天、女130元/天。如今該橋已竣工通車,可楊某和他的工友們至今未領到最后一個月的工資。在多次商討無果后,楊某等人便堵住了黨早村通往甲石村的路橋,不讓車輛通行,還撥通了丹寨縣總工會維權熱線,希望能盡快幫他們要到工資。
“你們不要沖動,理智一些,堵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馬上調查核實,一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丹寨縣總工會深知此事的嚴重性,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這些農民工拿不到工資,還有可能導致群體性事件。
后經調查,事情的癥結在于雙方在做工天數確認方面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丹寨縣總工會黨組書記楊海英立即聯系縣交通運輸局,并找到工程公司、包工頭與農民工代表進行現場協商調解。
“這些農民工按照約定付出了勞動,他們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他們雖然是非全日制用工,法律也一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勞動法》也規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訂立口頭協議,且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超過十五日。如果逾期不支付,勞動行政部門還將責令你加付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賠償金。你看看,現在逾期多久了?”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蒙某解釋拖薪欠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經過各方努力,蒙某最終承認楊某等人的做工天數,并答應立即支付農民工楊某等18人8月份工資1.97萬元,成功地將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狀態。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農民工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農民工血汗錢,一分都不能少!”楊海英書記握著楊某的手,親切地說。(丹寨縣總工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