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促進民生資金規范發放,預防涉農資金領域職務犯罪,丹寨縣從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快改善農村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角度出發,2014年在全縣6個鄉鎮政務中心辦公大廳和1個精品示范村建立民生資金監管電子平臺,用于規范民生資金的申報、審批、發放、公示等各項環節,從機制上預防虛報、冒領、貪污、擠占、挪用情況的發生,確保民生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
據悉,2015年該縣在民生資金監管電子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及時收集更新錄入農村低保、良種補貼等163項民生資金數據共353340條進入系統,方便廣大群眾查詢、認領和相互監督,使民生資金數據填報更加精確,政策更透明,效率更高,有力推動了民生資金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進程。
“哪個村哪一戶以什么名義發了錢,發多少,一看就明白。”興仁鎮紀委書記劉興隆在趕集日打開民生資金監管電子平臺,用鼠標指點著向群眾介紹說。低保戶、五保戶、優撫對象等人的詳細信息一一呈現在群眾眼前,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甚至哪一分哪一秒,在銀行惠民“存折”或“一卡通”里打進了多少錢、分幾次打的款,都一目了然。
“民生資金監管電子平臺是防腐的一項重要舉措,便于我們從制度上、源頭上堵住漏洞、預防腐敗,讓民生資金發放程序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丹寨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莫斌說。截至目前,在廣大群眾的相互監督和紀檢監察機關專項檢查下,丹寨縣已有20多人主動退還了多拿多占的民生資金。(楊新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