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薩瑪節是貴州南部侗族地區現存最古老而盛大的傳統節日,相傳“薩瑪”是整個侗族共同的祖先是神靈的化身,認為她神通廣大,至高無上,能賦予人們戰勝敵人、戰勝自然、戰勝災害的力量。因而侗族人民對她虔誠崇拜,奉為侗族的社稷神。
新年初八這天,從江縣往洞鎮高傳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薩瑪節。村里的男女老少紛紛盛裝打扮參加祭祀活動,隨著三聲鐵炮騰空響起,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寨老們帶領青年男女到祠堂請“薩瑪”,由法師作法,請“薩瑪”的靈魂附著在某個寨老身上,接著整個隊伍在蘆笙隊的護送下,敲鑼打鼓繞著整個寨子行走一圈。走在最前面的寨老便是“薩瑪”的化身,他肩上扛著一把油紙傘,左腳后腳跟貼著右腳腳尖一步一個腳印緩緩前行,不漏掉一寸空地。祈求來年村寨安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撐起整個村的“保護傘”。據村民叮囑,任何人都不能走在“薩瑪”的前面,或者擋住去路,否則會招來“不好”的東西。

祭祀隊伍在竄寨祈福

在祭祀活動中扮演妖魔鬼怪的“丑角”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這時隊伍里出現了一群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行為舉止怪異的“丑角”,與整個虔誠的隊伍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上前詢問老人才知這些“丑角”扮演的就是被“薩瑪”驅逐的妖魔鬼怪,由一群青壯男子押送前行。整個活動文化色彩濃厚,神圣中帶著敬畏感。
據當地老人介紹,薩瑪節的傳承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遺留下來的風俗。據了解,侗族“薩瑪節”在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海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