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李安生 記者 周燕玲)“嗨!回家了呢!”
“你摘得幾斤啊?我才來哦……”

3月31日,筆者在鎮遠縣羊場鎮扎營關茶葉基地看到,千余畝連綿起伏的茶葉綠絲帶上,點綴著三三兩兩的采茶女,她們緩慢的移動著,形成了一幅動態的綠色畫卷。

近段時間,鎮遠縣羊場鎮扎營關千畝茶場全面進入采摘期,每天有上百名茶場工人在忙著采茶。他們相互吆喝著,來回于茶場、茶廠和家三個點,非常熱鬧。
無公害綠茶 清代曾作貢品
鎮遠縣羊場鎮境內的羊場、翁頭、凱言等村,平均海拔都在920米以上,年均氣溫14.6℃,年降雨量1273毫米,土層深厚,多為酸性黃壤,并常年云霧繚繞,是種植優質茶葉的最佳所在,歷來當地居民多有種茶。據《鎮遠縣志》記載,羊場鎮“經濟作物茶葉,清代曾作貢品”。

羊場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沙關、羊場、小壩春秋多霧。尤以小壩漆樹坪為典型,故羊場鎮有民謠“罩子董董漆樹坪,黃泥爛路翁頭屯”之說。
一年采茶三季度 產品熱銷多地
羊場鎮扎營關茶場經多人多次經營后,最后于2010年轉于現在的謝煜、戴洪黔兩位老板經營。目前共有連片茶葉可采茶葉800余畝,新建茶園260畝。
“這片茶最大的賣點就在于它屬高山茶葉無公害殘留農產品,這是很多茶產品無法相比的。今年,我們已收到了很多訂單。”老板謝煜說“我們的茶分清明茶、谷雨茶、夏茶、秋茶等品種,采茶時間從3月中旬至9月,冬季進行管理。”
據了解,現在是清明茶采摘期,每天有100余人采茶,可采茶青300-400斤。之后的谷雨茶、夏茶、秋茶每天可采2000余斤茶青。生產出來的成品茶大部分銷往浙江、廣東、上海等地,本地確銷售較少。
生態綠茶成主打產業
“這段時間我們也不算太忙,沒什么事就來采茶,一天也有七八十塊錢左右的收入。”姚本蘭一邊忙著采茶,一邊和我們聊天。
凱言村的陳大媽20多歲來到羊場就開始采茶了,現在都60多歲了。以前她的采茶技術不高,一天靠采茶可收入60至80元,現在熟練了,一天采茶可收入100多元。她說:“家里離這近,來這采茶很方便,有空就來,多點收入,又能照顧家庭和做點農活。這么多年來都沒曾想到外出打工過。”
羊場鎮自古以來就是鎮遠的重要產茶基地。一直以來,羊場鎮政府堅持走“生態立鎮”路線,打造綠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的有機結合。依托優質茶葉產業項目,在全鎮已種植茶葉約3000余畝,年產約10余萬斤,年產值達1500余萬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