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昨日,貴州省教育廳印發《貴州省留守兒童教育精準關愛計劃(2015——— 2020年)》,將通過實施幸福校園、平安校園、自信自強、結對幫扶、親情橋梁、全程資助六大工程,精準關愛留守兒童。
計劃中提到,我省將對因父母離開所在縣域范圍外出務工三個月以上、留在居住地單獨生活,或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屬生活的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就讀的學齡留守兒童,實施教育精準關愛。
確保2016年底前通過平安校園建設,做到在校(園)期間涉及學齡留守兒童重大惡性案件零發生,留守兒童非正常死亡事件零容忍,確保留守兒童人身安全。
2017年底前,通過山村幼兒園和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現留守學前兒童全部入園,滿足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寄宿需求,讓留守兒童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學得用心、快樂開心。
2020年底前,學齡留守兒童精準關愛體系基本完備,高效運轉,在校留守兒童得到全方位、無間斷悉心關愛,健康成長成才,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幸福校園工程
建設和完善30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
統籌“全面改薄”資金,2015年至2018年,在鄉鎮(片區)集中建設和完善3000所左右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同時掛牌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確保 有寄宿需求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小學80%、初中100%在校寄宿,深入推進“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每年建設30所左右城鎮義務教育學校,也同時按照 滿足留守兒童寄宿生活需求的要求建設成標準化寄宿制學校。2015年,建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驗收合格的1000個標準化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和500所學 校少年宮并全部投入使用。
平安校園工程
校門、宿舍、食堂等重點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
維護留守兒童人 身安全,加強學校幼兒園三防建設,實現校門、宿舍、食堂等重點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巡查制度;定期組織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和安全法制 教育講座,增強留守兒童安全意識與法治觀念,提高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及早發現和糾正個別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現象發生;聯合公 安、工商等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重點整治,依法嚴厲打擊侵害留守兒童的違法犯罪行為,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及周邊環境;重視學校衛生安 全工作,無專職校醫的學校要主動協調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到校延伸服務,確保1名醫生和護士長期駐校開展工作。
自信自強工程
留守兒童超過50人的學校要設立專門
心理咨詢室
到2016年底,每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教師,規范設立心理咨詢室(輔導室),特別是留守兒童超過50人的學校要設立專門 心理咨詢室,按照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定期開展情感教育、孝親感恩教育等,重點對留守兒童開展疏導教育和心理咨詢、心理矯正,主動回應留守兒童心理訴 求,不斷加強情感溝通交流;2018年底前,實施完成“萬名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提升培訓計劃”;繼續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和“三生四 愛五心五好”素質教育活動。
結對幫扶工程
確保每一個在校留守兒童都有幫扶人員輔導
建立完善留守兒 童在校期間教師聯系幫扶制度,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開展點對點幫扶,確保每一個在校留守兒童都有幫扶人員輔導;對于重點關愛對象, 學校要在寒暑假期間積極動員有時間的教師,參與村(居委會、社區)組織的留守兒童關愛幫扶照看;積極鼓勵其他家長、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對 子,配合民政、婦聯、共青團等部門或組織開展“愛心家長”、“愛心媽媽”、“手拉手”、“愛心鄰居結對子”、女童合法權益保障等活動。
親情橋梁工程
實現家校聯系QQ群或微信群等全覆蓋
強化父母第一監護人責任,督促長期在外務工家長和委托監護人切實履行法定責任;學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師與家長、委托監護人定期交流溝通,充分利用現代信息 技術設備和網絡通訊手段,搭建家校聯系、外出務工家長與孩子聯系的親情橋梁;要創建條件,2016年春季學期前,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班級的家校聯系QQ 群或微信群等全覆蓋;班主任、德育教師、少先隊輔導員等要及時更新QQ群或微信群班級日常管理動態,主動與留守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聯系,開電話、視頻家 長會,及時溝通孩子學習、生活、心理等狀況。
全程資助工程
優先保障留守少年兒童享受各項資助政策
優先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少年兒童享受學生資助各項政策,資助入園的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生活費和保育費,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在校的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少年 兒童優先給予生活補助;提高“貴州特色”農村學生營養餐實施水平,改善留守少年兒童營養健康;對農村初中畢業未升入普通高中就讀的留守未成年人提供免費中 等職業教育,提高其就業技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