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國慶期間,四川廣元游客肖先生在青島遭遇“天價蝦”,點菜時38元一份的蝦,結賬時被告知38元一只。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反響,當事老板被處罰款9萬元。10月20日,網名為“青島灘”的青島企業家來到廣元,慰問獎勵肖先生5萬元現金。同時邀請肖先生再到青島,重新感受“好客山東”。(見10月21日《成都商報》)
天價蝦”不僅坑了消費者,更刺傷了青島乃至山東的旅游形象。事發后,青島市、山東省有關部門以及民間做出了一系列反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處罰涉事餐店、向被“宰”消費者道歉、邀請兩名被“宰”消費者擔任山東省旅游監督員、提供“海捕大蝦”的真實價格信息……其中,有的反應屬于依法必須履行的程序或者法律義務,有的反應則屬于為修補當地旅游形象而對消費者的示好。顯然,這位青島企業家5萬元的慰問獎勵,將“修補”和“示好”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無論是青島或山東的官方示好,還是民間示好,都顯得有些不自然,甚至帶有濃厚的急于求成色彩。比如,對山東省旅游局邀請兩名被“宰”消費者擔任山東旅游監督員一事,肖先生明確表態,“自己幾乎到不了山東”,起不到監督作用;再說青島企業家獎勵肖先生5萬元這事,更是有些荒唐。肖先生的權益受到了侵犯,維權部門幫肖先生討回公道、挽回損失就可以了,其他公民再以私人身份慰問獎勵肖先生,又是哪門子道理?誠然,這位企業家愿意提供獎勵是他的權利,但這多少類似于有些網店店主拿錢買“好評”,有拿錢招安之嫌,卻難以換來消費者的真實評價。違心不實的評價會產生誤導效應,比直截了當的差評影響更壞。
不難看出,青島、山東有關部門以及民間不遺余力地向兩名被“宰”消費者示好,是基于這樣一種心態——解鈴還須系鈴人,只要把兩名消費者“服務”好,讓兩名消費者滿意,對青島、山東“回心轉意”,一切都OK了,青島、山東的旅游形象就又回來了。
這顯然是一種誤區。從表面看,青島的“天價蝦”事件發生在兩名消費者身上,而實際上,餐店的價格欺詐行為所針對的是所有不確定的消費者,矛盾的爆發是必然的。而矛盾的根源,正是在于誠信的缺失和監管的缺位,矛盾的系鈴人恰恰是青島、山東的有關部門和經營者。所以,要修補受損的旅游形象,不能指望兩名消費者的滿意,不能靠“蝦貴醫蝦”,而是應該對事件進行全面徹底的反思,多從自身找問題,多考量一下全體消費者的感受和權益,多從加強監管、規范市場、提升誠信等環節下功夫。只有管好市場,遏制住失信行為,給消費者創造安全、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讓全體消費者都得到安慰,才能重獲消費者信任,重塑旅游形象。(李英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