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紅軍長征路過偏遠的苗鄉臺江縣臺拱鎮,紅軍對群眾絲毫未犯,還宣傳北上抗日思想,時年十七歲的鎮上富家子弟羅天祥深受觸動,背著家人跟著紅軍走了,后被家人追回并開導他說:你真要當兵為國就去考軍校。次年,羅天祥和鎮上的另一青年共同考上黃浦軍校十四期貴州分校。
畢業后正是抗戰時期,作為大后方的貴州是重要的兵源和培訓基地,羅天祥先是分配到步校任教官,后又到炮校任教官,八年抗戰中為前方訓練出了許多殺敵將士,自己也升至上校團職并調到西安從事后勤。解放戰爭期間,由于不滿內戰脫離軍界流落到上海,解放后又到北京找工作,在填寫經歷一欄寫上“黃浦軍校畢業",這卻帶來了麻煩被審查,最終沒查出問題就放了。羅天祥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畢業證書、獎章等全部銷毀,從此不談自己的任何經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羅天祥老人今年已九十八歲高齡,對故鄉的思念逾加強烈,常常給子女說老家在貴州臺江,家住鴨場壩的大房子,并想到老母親的墳頭去燒紙上香。老人的幾個兒女為滿足父親的愿望,專門改裝了一輛房車,一家八人從北京一路開到臺江。當老人來到臺江的標志性古建筑文昌宮前,已有些意識模糊的老人雙眼突然放出特別的光芒,坐在輪椅上抬頭緊緊盯著這闊別了八十年的建筑,而老人小時正是在文昌宮后面的蓮花書院學習成長的。當看到人們穿的苗裝,老人激動地對在場的兒女顫顫巍巍地說“我小時就是穿這個服裝。”經過多方打聽,終于找到老人原來的老房子,可是當年豪華的徵派建筑經過文革洗禮如今搬離了鴨場壩(丁字路口),只剩還算完整可已頹舊的百年老木房,一家人高興地在老房前合影。經過當地派出所、社區的排查,還找到老人在臺江的親戚。(李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