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凱里市三棵樹鎮南花村第一書記洪再彬
一位80后外地小伙,來到與他無親無故的村里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共話家常、共商發展、共謀出路,譜寫了一曲曲同步駐村的時代贊歌。


南花“新書記”
“短短的10多米長,5米寬的路,8年來不知換多少人,村口的路一直沒修起來,他到我們村來才用3個多月的時間,路就修通了,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呀。”南花村村支部主任潘仁躍告訴筆者,自己和村里老百姓打心眼里敬佩這位有干勁的年輕人。

修好的路
潘主任口中的年輕人是就是黔東南州衛計委干部選派在凱里市三棵樹鎮南花村駐村的第一書記——洪再彬。

洪再彬一位30出頭的小伙子,是黔東南州衛計委的一名干部,2014年在黔東南州臺江縣施洞鎮舊州村駐村,由于工作踏踏實實,忠誠履職2015年2月被臺江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優秀同步小康駐村干部”;2014年11月,洪再彬被凱里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評為“身邊好人”。
2015年3月洪再彬積極響應州委組織部的號召,來到到凱里市三棵樹鎮南花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把脈“南花”
因為潘仁躍是土生土長的南花人,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他就進入“村兩委”工作,他首先找他了解情況。
“1997年,凱里市把南花村作為鄉村旅游示范點來打造。一路走來還算順利,進入2005年后,南花旅游進入高潮期,景區游人如織。2008年后,因為凱雷公路改造,游客進入景區困難,南花旅游開始滑坡。后來,盡管凱雷公路改造完畢,但南花旅游火不起來了,因為西江的崛起對它形成了極大沖擊,讓南花很受‘傷’。”潘仁躍主任說,他認為這是導致南花旅游走下坡路的最重要原因。
洪再彬與村兩委班子座談了解村里存在問題,他還到農戶家走訪,了解農戶的各種訴求。
村民潘仁勛說:“我們村口走凱里方向的路口由于2008年凱雷公路施工后至今都沒有恢復那條路,8年來都是封死的,要是幫我們協調資金修通就出行就方便了。”
洪再彬在調查中把他首先要做的事主要歸納為二條:一是解決修路問題;二是讓“受傷”的南花重獲“新生”。
坐診“南花”
“要想富,先修路”。吃透了村情的洪再彬,立說立行,調查結束的第二天,他與凱里公路局、他所在單位的領導進行溝通和反映,協調修路事宜。
“4月份開始向公路局協調資金,9月份資金到位才開始動工,來回不知跑了多少次,連公路局的保安個個都認得我。”洪再彬向筆者道出修路協調資金的艱辛。
在修路過程中,他還道出一個曲折的故事:2015年 9 月8日,他和村委會班子拿卷尺去量修路的寬度時,發現施工方沒有按施工合同修,少修80多厘米。當時村委班子就與施工方吵了起來,雙方爭執激烈,在場的他差點被打。在雙方爭執不休的情況下,他立即向凱里公路局匯報此事,請求處理,經過凱里公里局的協調處理,輸理的施工方重新對該路段進行翻工補修,挽回了應有的損失。
從那以后,他全程監工,直至把路修完。
“南花”新生
“每次和洪再彬在一起交談的時候,他都是在討論如何把我們的南花旅游給搞活起來,他雖然年輕,但卻很有遠見、有思路、看問題有穿透性。他說,現在路暢通了,南花村要想富,還得靠‘旅游’來帶動發展,而且還不能完全走以前的老路,必須搞個南花苗寨旅游‘升級版’才行。”潘仁躍道出了洪書記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個偶然的機會,州歌舞團常團長來到了南花村,村兩委向常團長介紹了目前制約南花村發展“瓶頸”,常團長根據該村現狀提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對發展南花村旅游很有價值。當天,洪書記暗自慶幸,找到了南花重獲新生的“希望”。
第二天,洪再彬立即找到州歌舞團找常團長,道出了他“搞活”南花村旅游的想法,不料,常團長與他一拍即合。他們經過多次調研,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草擬了《南花合作社章程》和《南花苗寨文化旅游整體開發運營合作協議》,明確黔東南州歌舞團總投資為1億元資金打造南花苗寨,其中前三年將投入不少于5000萬元,并提出了“做客南花苗家”預約定制消費的項目,同時組建南花苗寨旅游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旅游產業合作模式,落實“四統一”標準,即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營銷,對南花苗寨進行經營管理和開發。
如今,南花村的村兩委班子在南花“重生”的航線上蹄疾步穩,節奏鏗鏘,步伐堅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花苗寨的旅游將會打破該死的“寂靜”,以嶄新的面貌“亮相”,迎來屬于南花苗寨的旅游春天!(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