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當別人都還在朦朦酣睡,享受被子帶來的溫度的時候,他卻在校外迎著寒風,忙著為別人義務維修電器、義務支教,做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當別人都泡在圖書館里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的時候,他卻在白天為公益花光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只能挑燈夜戰;當看到志愿者正在為某個身患重病的同學募捐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將自己兼職一整天賺到的60元錢全部捐出,而那是他預計一星期的生活費……
他叫楊杰,來自貴州凱里學院12級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在第十屆 “多彩校園•閃亮青春”全省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月之感動校園十大人物評選活動中,這位公益男孩的事跡獲很多網友關注和支持,大家紛紛為其點贊,讓他在這次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稱號。

我們約訪楊杰時的場景.JPG
“參加公益活動的時候很辛苦,但看到別人因為我的行動得到幫助,我感覺很開心。”楊杰如是說。
樂觀直面挫折:“迎難而上是我唯一的選擇。”
楊杰出身貴州省平塘縣農村窮苦人家,與同齡人相比,他經歷了更多磨難,“在我剛開始步入學堂時,我父親就患上癲癇病,多年來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并且負債累累。”楊杰笑笑說,“營養不良,體弱多病,一直到讀完初中,自己還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小男孩。”談起童年時期的經歷,楊杰多了一份淡然。
生活的艱苦不但沒有擊垮他的意志,反而越發激起了他無窮的斗志,他終于在2012年圓了他的大學夢。在收到凱里學院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他雙手捧著錄取通知書,熱淚盈眶。他說:“就是因為貧困,所以我更堅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的命運,迎難而上是我唯一的選擇。”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楊杰在課程繁重的情況下,曾一月身兼多份職。他發傳單、做促銷、做水電安裝工、參加學校勤工儉學崗……,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當同學們午休完去教室,他才從兼職的崗位出來,當同學晚上躺在舒適的床上,他才掃完教室,回到寢室……上大學以來,靠著自己的堅強和努力,大學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從來沒向家里要過一分錢。
善良懂得感恩:“我家境貧窮,所以能感同身受。”
楊杰還經常用自己打工得來的錢拿去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013年3月,當他得知一位即將畢業的學長突然身患重病,高額的醫藥費,對于這位家境貧寒的學長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得知這一情況后,楊杰馬上和同學們計劃為學長做點什么,在和老師商量后,向全校的師生發出倡議,組織全校的同學來為這位學長募捐,他自己也毫不猶豫將周末兼職一整天賺到的60元錢全部捐出。60元對于這筆昂貴的醫藥費來說微不足道,可卻是楊杰一星期的生活費。

每年開學季,楊杰都會參加迎新志愿者.jpg
當同學們問他說;“楊杰,平時你就那么節儉,這60塊錢是你一星期的生活費,你都捐出去了,你接下來怎么過。”他笑著回答道:“沒事,他的這個事我經歷過,我知道,在這個時候他比我更需要這些錢,就像當初我一樣,特別希望別人能夠幫助我,我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現在,他人需要幫助了,我要把這份愛心捐獻給他,錢省著花就夠了。”
上善若水 服務山鄉
到了大學以后,他加入了校園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在他看來,他的大學生活與青年志愿者息息相關。他在大學期間先后擔任13屆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聯合分會維修組組長、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聯合分會會長,參加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義務家電維修、義務支教、環保、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大小志愿服務活動幾百項。在服務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竭誠服務,甘于奉獻,他是學弟學妹眼中的“好學長”、鄉親們眼中的“活雷鋒”。

開展維修工作中的楊杰(右一).jpg
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是2014年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在臺江縣施洞鎮,他與他的團隊度過了難忘的七天之旅。那里條件艱苦,鄉親們送來的壞電器又很多,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忍受著被蚊蟲叮咬的煩躁加班修理,而且睡覺只能打地鋪。談起這段往事,楊杰自豪地說:那次活動,我們團隊義務維修家電600余件,修好570余件,其中大部分是電視機、電磁爐、洗衣機、風扇及電冰箱,為當地群眾挽回經濟40多萬元。義務理發50余人、調研幾十戶、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深得當地政府及群眾的信賴和好評,也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一次“三下鄉”。

正在開展維修家電工作的楊杰.jpg
他是鄉親們眼中的“活雷鋒”、學弟學妹眼中的“好學長”。“有苦有淚,有辛酸有歡笑,但努力過,不后悔。”這是楊杰對自己大學四年的概括。(邰詩梅 易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