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985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神州大地,21歲的劉小群,憑著一張初中肄業證,跟著老鄉來到遠離故鄉的黎平謀生計,一頭扎根基建隊,一干就是29年。
在黎平這片熱土,他以敢想敢干的一腔熱血,譜寫著自己建筑人生的甘與苦,近30年來靠的是樸實憨厚,憑的是誠信待人,在艱難曲折的人生路上不斷地打拼,人生結出了許多果實。
誠實做人
在黎平縣德鳳鎮基建隊,個子清瘦的劉小群做過小工,背過水泥,當過學徒,砌過磚墻……。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一步一個腳印,在公司擔任過班組長、工隊長、分公司經理、董事長等職務。
“智慧是追夢的資本,資本是圓夢的工具,實干是圓夢的保證”。他相信“天道酬勤”這句名言,吃苦耐勞,勤學上進,一年后能看懂施工圖紙、繪制簡單施工圖,2003年函授自學取得建筑專業大專學歷,2007年獲中級工程師資格,漸漸從外行變內行,積累資本。1989年,他當上了項目經理,帶隊單項承包工程,幾年后公司老總將4個房地產大項目交給他全盤負責。他克服一切困難,夜以繼日地帶著大伙干,一項項優秀工程就這樣出爐。
據公司老員工介紹,1996年,建筑行業面臨“寒冬”——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猛漲,時任黎平縣糧貿大樓工程項目經理的劉小群,面對工程漲價,不顧職工怨言,義無反顧選擇“誠”字,他對員工說:“如果我們承建這個項目,可能要損失幾十萬元,如放棄這個工程,不僅失去做人的根本,失去信譽”。
領導帶好頭,工人有勁頭。他放棄了所有的公休節假日,堅守工地,以“精、嚴、細、實、好、快”的工作作風,帶領員工從一張圖紙、一根鋼筋、一塊磚、一車混凝土抓起,嚴把每一道工序質量節約關,緊緊將施工方案、關鍵部位、工藝難關、交叉作業、質量驗收盯到底。采訪時,他對筆者說:“這工程規模為1萬多平方米,1996年簽訂承包合同時,每平方米包工包料僅370元,次年卻猛漲到每平方米520元。”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嚴抓細管下,該工程獲得了“黔東南州建筑工程優良工程獎”,他用行動演繹了“絕不向業主交付、使用一平方米不合格工程和多要一分錢”的承諾。
多年的實踐經驗,他創造出黎平建筑史上“三個第一”:第一個獲得州級優良工程獎,第一個被譽為“群眾信得過的建房人”,第一個編寫工程質量保修書和使用說明書給業主。
“老老實實做人,結結實實蓋房”是劉小群一生堅守的職業信條,他所承建的每項工程質量都能一次性驗收合格大部分達到優良,近30年來,他先后組織完成了27項、近30萬平方米的大項目施工任務,還有私人建房幾十個項目,項項達到質量和安全“零事故”。
二十多年來,他從未拖欠工人工資,有時甚至用多年的積蓄或借款墊付了工人工資。1996年他承建黎平糧貿大樓時,將全部積蓄取出,又向親戚朋友借款6萬多元給工人發工資。
工人楊再杰說:“1996年起,就跟著劉小群做事,四五年后,為了自身發展,又帶了幾個弟兄到外面闖蕩,后來還是覺得劉總這里好,從未欠工資,過年過節還考慮工人,這樣的老板上哪去找呢,所以一年后,我又帶了幾名工人跟著劉總干,直到現在。”
“楊再杰從小工做起,現在是工地最好的施工好手之一,他的技術和能干,為他每天帶來四五百元的收入”楊小群得意地說。如今,劉小群培養出很多有名氣的徒弟,如:劉明秋、劉小雄、王健等。
采訪時,劉小群透露出一句內心話:“別人怕工人上門要錢,我卻怕工人不來要錢。”他給工人發工資總是說一不二,到時間不來領的,他會把工資送到工人手中,有的由于家里有急事回去不來了,他也會想方設法把錢送到他們家中;有的領工資后,怕存放工地不安全,又把錢轉存在劉小群處要他保管,劉小群曾開玩笑對他們說:“存我這里,可要收保管費喲!”
20多來,20多個工人不離不棄、腳踏實地跟著劉小群干,正是他的誠實守信,為公司留住人才,引來顧客,贏得信譽。
誠信立業
實踐是培養歷練人才的沃土,人才孰優孰劣,須在實踐中驗成色、定斤兩。受2008年金融風暴和市場影響,公司一路跌入低谷,虧損、下崗、上訪……諸多矛盾突出;在這關頭,劉小群放棄諸多發財機遇,臨危受命挑起瀕臨解體企業的重擔。
公司轉制、晉級是擺在面前的兩大課題。2010年6月12日,公司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契機,大膽改制,完成資產重組,轉制成新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劉小群被董事會推選為第一任掌門人——董事長。他深知:“重合同守信用”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立于不敗之源,開拓創新之基。他率先垂范,誠信守信,從抓隊伍、業務、管理入手,建立一套集質量安全、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綠色施工為一體的管理體系,處處為業主著想,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成為業主信賴的朋友。
他審時度勢,順勢發展,積極引進具有實戰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內鼓勵帶薪提升學歷,創造崗位鍛煉平臺,對外擴展業務到貴陽、凱里、榕江、錦屏等縣城。2013年10月25日,公司榮鷹晉升為“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同時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叁級資質和園林古建筑專業承包叁級資質。
50多年來,公司領導帶領員工抓質量和安全,創品牌,所承建的幾千項工程,從未有違反合同和法律法規,從未發生過重大質量事故及重大安全事故,合格率達百分之百,多次受到上級好評。從1995年至今連續被省、州工商局評定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今年其公司被縣級評為“十大誠信企業”。公司由30多位民間工匠,發展到現在擁有工程技術管理員323人,其中高級工程師、工匠師3人,經濟管理人員11人,施工機械設備1900多臺(件)。2013年完成綜合產值1.05億元,上繳稅金675萬余元,實現利潤80萬元,職工月平均工資達4000元。
責任擔當
給人玫瑰,手留余香。據劉小群介紹,來黎平打拼第三年,在他身上發生一件難忘的事。那是1987年的一天,他身患重感冒,昏睡2天,隔壁賣湯圓的張老太好奇地推門探望,見狀即趕緊回攤位端碗熱湯圓到房間,昏沉的劉小群吃湯圓后慢慢恢復神智好轉。一碗湯圓,延續了他與張老太幾十年的感情,從此,在他人生路上深埋一顆感恩的心。采訪時,他說:“張老太太就像是我的父母,2013年10月,她老人家去世,自己很難過,為她守靈一天一夜。”
劉小群常對身邊的人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感激每一個對我施以援手的人。”“感恩接力棒”在劉小群手里傳遞。在榮譽和成績面前,劉小群始終懷揣“拼搏進取、奉獻社會”的滿腔熱情。多年來,他資助10多名貧困學生,在賑災救助、捐資助學、修橋輔路、扶弱助殘等方面,慷慨解囊捐資達上百萬元。
1998年一天下午,劉小群從工地回家途中,見路邊有兩個盲人和一個生病的瘸子在求助,他二話不說就把三人帶回家,并將生病的那人送醫院治病,由于盲人沒人貼身照料,大小便在房間就地解決,為這事,愛人跟他吵了幾次架,直到給三人路費返回遵義家中。
2013年,他衣錦還鄉,回到祖籍湖南隆回老家。當看到進村路坑坑洼洼,給當地鄉親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時,便捐贈15萬余元給村里作通村水泥路建設啟動資金,每次回鄉,他都會去看望周邊的孤寡老人,給他們捐錢捐物。2004年他被湖南邵陽市委市政府授予“敬老愛心先進人物”獎章。
2013年6月,應朋友之邀來到黎平育洞村游玩,當看到該村落后的基礎建設時,他頓感心酸,當場捐助給該村2萬元搞建設。獲悉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災害時,他捐款4萬多元。2014年7月,黎平永從鄉宰坑侗寨火災,他率先捐款1.2萬元,并號召公司員工捐款8000多元,并資助黔東南州第十一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1萬元。遇到貧困生,特困職工家庭,建軍節,他都會給予贊助和捐資扶持。湖南籍的陳妍是他從高中到大學一直扶持的學生,這個學生原就讀于貴陽醫學院,現就讀中山大學研究生,幾年來他扶持這個學生六七萬元。
29年來,他以質量安全立基,以誠信服務立本,以規模求發展,爭創品牌工程。行走在建筑人生路上,劉小群跨越一個個障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深信:年屆天命的劉小群以“誠信待人、誠信做事、優質高效、滿足業主期望”的經營理念,在建筑行業征程上能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姚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