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最近,本網站曾以《天橋那點事,九個州市就凱里沒有》為題,報道凱里“天橋那點事”,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起了討論,引起了關注。關于凱里天橋的問題,社會的反應確實很強烈,但多年來,天橋就不見修起來。
人車爭道 每天都在上演
《天橋那點事,九個州市就凱里沒有》的報道說,黃平最近在鬧市區修建了天橋,凱里作為州府,因此應該感到汗顏,因為走遍其大小街頭,就是見不到天橋的身影,在很多地方,出現了人車爭道的情況。
確實,人車爭道的現象每天都在上演。2月11日,記者在凱里小十字看到,此處的人行道沒有紅綠燈控制,人流和車輛經常在斑馬線上插肩而過。好在每次人車相遇時,人和車,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大十字韶山北路的斑馬線上,因為人來人往,過往車流只能將速度壓得很慢很慢。當然,此處有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地下商場正在擴建中,無法通行,以至于過斑馬線的市民增多,人車爭道就顯得更加明顯了。
在凱里寧波路、友莊路、文化南北路,人車爭道的現象均不同程度存在。
“我們知道走在斑馬線上,和車輛爭道很危險,但也只能這樣,沒有其他通道,自己小心點就是了。”記者在小十字走訪時,市民車女士說。
多數市民 認為凱里該修天橋
人車爭道突出,凱里該不該修建天橋呢?
2月11日,記者走訪了10多位市民,絕大多數認為,凱里應該修建天橋。
“可惜我不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要不然的話,一定建議政府修建天橋。”62歲的盧大媽說,她每天都經過小十字那兩條沒有燈控的斑馬線,有時還帶著孫子。而帶孫子過路時,她都要將小家伙的手捏得緊緊的,擔心他突然掙脫到斑馬線上亂跑亂竄,那就危險了。
公務員陳先生說,他聽聞一種觀點,那就是,既然凱里市在大十字和體育館修建了地下商場,那就沒有必要再建天橋。
“我認為,在凱里修建天橋和地下通道并不沒矛盾,因為凱里人車爭道的現狀不局限于大十字和體育館一帶,其他干道上也有,將天橋修建在這些干道,對市民來說,也是一件美事。”陳先生說。
在凱里土生土長的市民潘先生稱,盡管自己已經習慣走斑馬線,不懼怕人車爭道,但覺得,凱里還是有修天橋的必要,因為市民走天橋,會更安全。
也有市民認為,在凱里修天橋,沒太大的必要。90后“小女子”王小姐說,斑馬線是凱里的亮點,市民已經習慣,這是其一。其二,現在的城市本來很美觀,視覺很好,如果修天橋,感覺多了一些障礙,景觀會受到影響,所以,凱里還是保持現狀的好。
“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地下通道,它對城市景觀沒有任何的破壞作用,還會給市民提供便利。”王小姐說。
政協委員曾提出修天橋提案
據了解,呼吁凱里修建天橋,不僅有市民,政協委員也曾提出過相應的提案。
約在2014年,黔東南州政協委員巫四德、張克蘭提出了在凱里城區部分主要通道建立人行天橋,緩解交通擁堵的建議。
但是,這項建議交到凱里市后,并未得到落實。凱里市規劃局在提案的答復意見上講述了凱里不能修建人行天橋的三點理由。首先是北京路、韶山路等是凱里市重要的交通干道和景觀軸線,地下管網非常密集,設置人行天橋,實施難度大。
其次,修建人行天橋,會增加城市道路的二次改造難度,不利于城市的二次開發建設。
再次,修建天橋,阻斷了無障礙通道的設置,給部分年老體弱和殘疾人等增加了出行難度。
凱里市規劃局認為,緩解凱里交通擁堵的問題,修建天橋不是根治辦法,辦法是在大十字等處修建地下通道,并增設多個出入口,將人流分流,同時取消大十字中心花園環島,將韶山南路調整為雙向六車道,此外,增加城市路網建設,進一步分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這樣,交通擁堵問題,就能得到極大緩解。
2月11日,記者到凱里市規劃局就“天橋那點事”作采訪,因為相關負責人不在家,工作人員將對政協委員的回復材料給自己復印了一份。
“這段時間,我們接待的媒體,幾乎都是關注凱里天橋的,看來,這個問題成了社會熱點。”凱里市規劃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說。
對于凱里市規劃局前述的說法,一些凱里市民提出了質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說,凱里熱衷于修地下通道而不是人行天橋,知道為什么嗎?道理其實很簡單,地下通道可以開發門面,有“搞頭”,而修建天橋,除了提高市民出行安全系數外,無法實現可觀的創收。(羅茜 陳莉)
相關鏈接:
過街天橋、地下通道,主要適用于行人過街需求較大、機動車交通量也較大的情況,或是有較高的安全需要的情況。這兩種方式,都是從空間上使行人和機動車分離開來,消除了通行權上的矛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