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以前,查個民生資金得沒得,要跑到政府去問,運氣差碰到干部出差或下村了的話還問不到,跑幾趟還不一定。現在好了,只要到興仁鎮民生資金查詢平臺一查,什么都知道了。”興仁鎮燒茶村村民王成芝說。
民生資金的發放歷來是群眾關注的一個熱點,也是專項資金監管的重點和難點,過去,引起群眾不滿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封閉運行、公開不夠。如今,丹寨縣著力構筑起“科技+機制”的惠民資金公開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6個鄉鎮和1精品示范村建立了“民生資金公開查詢平臺”, 平臺上將民生資金的相關政策,19項惠民政策和 1億多元兌現群眾對象、補助標準直接錄入信息平臺進行公開,群眾只需要動動指尖就可查詢受益人群。
據了解,該縣紀委監察局在平臺上設置“惠民資金監督舉報電話,受理民生投訴和及時處置各類民生訴求。并通過數據分析,對各類民生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進行監管,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徹底改變了過去惠民資金公開靠村務公開欄等傳統模式帶來的公開時效短、公開范圍小、容易弄虛作假等弊病,有效避免了虛報、騙取專項資金等腐敗現象的發生。
截止目前,自民生資金查詢系統平臺開通以來,群眾查詢4700多人(次),查詢各類民生資金16000余條次。此舉,倒逼廣大干部在落實惠民政策時不敢“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的行為,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民生資金由“模糊”變“透明”,提高群眾的知曉率。(楊新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