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金秋十月,素有“香禾糯之鄉”美譽的貴州省從江縣2.5萬畝香禾糯成熟,在苗鄉侗寨的村頭寨尾的金黃色的田野里呈現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秋收景畫,當地村民相互邀請親朋好友搶抓晴好天氣摘禾開田捉魚,糯禾飄香的秋季飄蕩著豐收的喜悅。
從江香禾糯是當地侗、苗等少數民族經千百年來利用本地特殊水土資源和氣候環境栽培選育并傳承至今的一種特色水稻品系,世代傳承著“稻魚鴨復合系統”生態農業傳統方式進行生產。糯禾生長過程全部施用農家肥,利用魚鴨除草松土及其糞便自然施肥,有效避開了現代的化工農業依賴的無機肥和農藥的使用,因此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純天然的有機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產品供不應求。如今從江香禾糯已入選貴州省名特優糧食作物品種。


近年來,從江縣抓住“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契機,鼓勵農民大力發展和挖掘“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重要生態農業價值,依托貴州大學、貴州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部門對以“從江香禾糯”種植為主的嚴重瀕危的生態傳統農業狀態進行保護傳承,同時把香禾糯列入助農增收實行產業結構調整開發特色精品農業產業工作來抓,使香禾糯種植面積得以逐年擴大。
據悉,今年從江縣采取扶持鼓勵優惠政策,在高增、貫洞、往洞、斗里、西山等18個鄉鎮實施“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17.5萬畝,其中從江香禾糯試點推廣種植面積2.5萬畝,采取“基地+公司+市場”、“基地+合作社+市場”、“基地+大戶+市場”等模式,引導種植戶成立“從江香禾糯專業合作社”,由往年的零星單個經營向集團合作規模經營發展,不但提高了香禾糯的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依靠市場推動了香禾糯產業化經營,也讓從江香禾糯這一古老的農業種植再次在現代農業發展大潮中重獲新生并有一席之地。
據從江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共種植從江香禾糯2.5萬畝,平均畝產量390公斤,預計總產量9750噸,按今年市場價僅香禾糯一項預計產值達到7800萬元。(梁雨 劉華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