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現在我最希望的是有醫療器材廠家能夠大規模生產我的新發明,對護士和病人都有很大的幫助。”田艷向記者介紹,除了這兩項,她還與外科片區護士長林家鳳共同發明的一種頸腋降溫套,專利申請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對于已經獲得的兩項國家專列,德江縣人民醫院拿出2萬元現金進行獎勵。
僅三個月小醫院有了首個發明專利
今年37歲的田艷是銅仁本地人,17年前從銅仁衛校護理專業畢業后進入醫院工作。“工作了17年,這些發明都是最近兩年摸索出來的。”面對記者采訪,田艷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發明過程,第一個發明名為“多參數心電監護儀線纜外套”,從2012年5月開始設計,3個月后就設計出來了,“這是第一次發明東西,對于申請專列沒有經驗,不然時間會更短。”
據田艷介紹,多參數心電監護儀用于急、危、重病人生命體征監測,以準確評估病人的生理狀態。在實施監護時,往往出現線纜凌亂,如打折、纏繞、散落在床邊及地上等,影響病房整潔,造成病人不適。
為解決上述問題,田艷開動腦筋,自行設計了一種線纜外套:將心電監護儀線纜放置在外套里,上好拉鏈,兩端系好松緊系帶固定,扣好尼龍搭扣,放置在理想位置,還可繞成圈固定好放置在床邊。
“別看這種設計原理簡單,但是它的作用很大。”田艷說,有了這個新發明,不僅能保護線纜的性能,延長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壽命,還能減少線纜纏繞病人等安全隱患的發生,2012年底,獲得了國家專利。醫院宣教科負責人稱,這是德江縣人民醫院的首個發明專利。
一個月后又有了第二個發明
在生活中,田艷就是一個有心人,她平時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摸索出不少護理小技巧。在第一個專利的啟發和鼓勵下,田艷再次動起了腦筋,計劃針對病人局部降溫方面發明專利。
“病人物理降溫在身體多個方面都有應用,頭部、頸部和腹股溝有些時候都需要降溫。”田艷說,傳統的降溫方式降溫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而且有時候,病人移動了會造成局部凍傷。所以,她經過實驗,發現腹股溝降溫套效果最明顯。
據田艷介紹,腹股溝降溫是物理降溫的一個重要步驟,降溫袋需要緊貼腹股溝。在降溫過程中處理不好就達不到降溫效果,還容易造成冰袋移位凍傷皮膚等事件。“如果能把冰袋固定于患者兩側腹股溝,就可避免冰袋移位造成皮膚凍傷。”田艷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她當時所在科室——神經外科主任陸治強的支持。經過一個月的不斷摸索和實踐,田艷設計出了一種腹股溝降溫套:降溫套穿套在腰腹部,用薄膜手套包好冰袋放置在降溫套兩邊的袋里,系好尼龍搭扣固定冰袋于兩側腹股溝。
“有了經驗,申請專利也很快,前后半年多就通過了審核。”田艷說,這種降溫套設計人性化,一經使用便很受歡迎,現已廣泛應用在德江縣人民醫院的護理工作中。
希望有廠家對產品進行大規模生產
田艷的兩個發明,目前都通過了國家專利部門的審核,證書也拿到了手中。“除了我們醫院之外,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廣泛使用。”田艷說,自己設計的時候,都是把材料拿到了德江縣的一個小廠家,根據自己的想法,再請那邊的工人加工,雖然沒有專門的生產設備,但是加工起來也不復雜,而且成本價也不高,基本在10-20元就能生產一個。
“我們醫院不大,獲得專利兩個產品主要在我們醫院使用,現在規模都只有100套左右在使用。”田艷介紹,此前也有浙江臺州的一個醫院表示有興趣,她專門還郵寄了兩套過去給對方試用,反饋效果都很好,但是苦于沒有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所以一直無法大范圍推廣。田艷認為,如果有廠家能進行大規模生產,將改變醫療護理行業的很多工作,而且腹股溝降溫套對病人的治療效果也特別明顯,她相信這兩個發明對行業發展有好處,同時也是利民的好發明。
除了這兩項,田艷和外科片區護士長林家鳳一起,利用今年國慶假期的三天休息時間,共同發明了一種頸腋降溫套,專利申請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到目前為止,田艷是該院目前唯一一位獲得國家專利的醫務工作者,醫院專門給她發了2萬獎金,以鼓勵她對醫院和醫療行業做出的貢獻。(李堅 張運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