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聽說您精力過人,不少同志半夜或凌晨接到過您的工作電話。您的精力如此旺盛,是否與您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從小吃牛羊肉有關?”
“國務院《若干意見》給贛南老表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
4月27日上午,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圍繞堅決反對“四風”、踐行群眾路線,與網民面對面在線交流、心貼心聽訴問政,回答網友一個個“麻辣”提問。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面對網友的“拍磚灌水”,史文清與網友坦誠交流,引得廣大網友“圍觀”“點贊”。
針對“如何結合‘三送’工作,將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的問題,史文清回答說,在2010年12月,我們啟動了以干部聯系群眾為主要內容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送出了魚水深情、送出了良好形象。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特別注重用好“三送”這個抓手,強化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網絡,用好全市統一的“96333群眾信息服務平臺”,完善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不斷將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
對于網友說他精力過人,半夜三更做工作的問題,史文清毫不避諱地說:“為了抓機遇、趕時間、搶進度,自己確實是全身心投入、拼了命在干。我休息的時間確實不多,每天不到四、五個小時。坦率地說,我也不是鋼筋鐵骨,也想多休息一些。但是手頭這么多工作,你不抓緊,機遇可能就喪失了。自己工作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來的,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希望抓緊時間多做點事。當然,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工作與休息的關系,該工作時認真工作,該休息時好好休息。”
就《若干意見》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這一問題,史文清如數家珍地向大家介紹,《若干意見》出臺以來,贛州民生投入前所未有,一批民生問題加快解決。比如,過去兩年,改造了40多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180多萬農民告別透風漏雨的土坯房;解決了200多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新改造完成農村公路4100公里;3.7萬多名烈士子女享受定期生活補助;近300萬人結束了“電飯煲煮不熟飯、電燈像螢火蟲”的日子,7萬多戶不通電山區群眾告別用松明子照明的歷史,18萬多戶農村群眾看不上電視的問題得到解決;市中心城區新投放316輛大容量公交車、330輛出租車,打通“斷頭路”24條,完成306條背街小巷整治,等等。隨著《若干意見》深入實施,贛南老表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贛州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有網友問到,贛州市政中心過去以南門為主門,是否因為“風水”太差,所以改建了東大門?史文清回憶說:“我來贛州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從這個門進來的,迄今為止,這個門也沒再動過。”據了解,東大門改建是2009年7月開工,當年10月竣工。
一位網友問到,和諧鐘塔配套項目停建了,這是基于什么考慮?史文清回答道,市政府已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這個問題作了說明,大家可通過網絡、報紙等媒體了解詳細情況。
有網友說,這幾年,贛州老城區不少地方進行了改造。聽社會上有人議論,說文清路商業街的改造,得益于跟史文清同名。史文清笑著說,來贛州工作是一種福分,碰巧與贛州文清路同名,看來與贛州的緣分還真不淺。上世紀40年代初,為紀念宋代贛州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將原街更名為“文清路”,取的是曾幾的謚號。文清路一直是贛州老城區主要商業街,承載著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記憶。為了延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質,我們實施了市中心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文清路成了贛州老城區的一條人文風情街,成了“宋城博物館”的印象前廳,每逢節假日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當前,老百姓對全面深化改革非常關注,因為它涉及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很多網民都想了解贛州在深化改革方面有些什么考慮。史文清表示,要按照省委“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戰略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貫穿振興發展全過程,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推進市場取向改革,重點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加大金融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資源配置改革、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尤其要用好《若干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和國家部委對口支援等獨特優勢,著力打造改革創新先行區。據了解,目前贛州已累計獲得國家批復的示范試驗區32項。
訪談不斷深入進行,網友們拋出了菜籃子、食品安全、“上學難”、“看病難、看病貴”等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緊密相關的焦點話題近20個,史文清一一給出具體回答。網友紛紛“點贊”表示,史文清的坦誠回答,向廣大網友和媒體展示了贛州堅持不懈反“四風”、凝心聚力促振興的信心。
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廣大網友意猶未盡。史文清表示,非常歡迎大家通過網絡、信函、短信等各種途徑,對贛州的發展建言獻策,每一條意見建議,我們都會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真誠希望能有更多的網友關注贛州、關心贛州,為贛州發展獻計出力。
據了解,當天,史文清與網民的在線交流,受到網民熱烈關注,共有12.3萬余人次參與。(記者陳濟才 溫居林 劉榮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