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扶持苗繡實現產業化發展,帶領廣大繡娘奔小康,臺江縣結合苗繡文化底蘊深厚的實際,采取“合作社+基地+婦女組織+農戶”的生產模式,手拉手幫扶,心連心培訓,讓2萬余繡娘邁上了“錦繡”前程。
臺江被譽為“天下苗族第一縣”,苗族婦女均為刺繡能手,苗繡針線靈活,構圖細致,用色鮮艷,手工精湛,類別多樣,有鄒繡、打籽繡、平繡等30余種,構圖多為山水、花鳥、人物、動物等,多為民間感人故事和神話傳說,寓意深刻,有“史書穿在身上”的美譽,苗族刺繡文化別具特色,蘊藏著綿延數千年的文化奧秘,積淀了厚重的臺江苗繡文化底蘊,形成了魅力無窮的臺江苗繡“天然博物館”。
“臺江婦女幾乎家家都有織布機,婦女人人都是刺繡能手,繡出的繡品精美絕倫......”近日,貴州晟世錦繡民族文化投資公司總經理余英到該縣考察苗族刺繡文化時如是贊嘆。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縣共開展苗繡培訓90班次,培訓繡娘5000余人次,發放210萬元小額貸款扶持100戶苗繡微型企業,120家苗繡個體工商戶,35個苗繡合作社,10余名女大學生創辦“吉玉鳥”苗繡企業等,目前繡娘發展2萬余人,有力推動了臺江苗繡實現產業發展。
為激發繡娘的積極性,該縣在苗族姊妹街舉辦了2屆“百佳繡娘”大賽,組織100余名苗繡傳承人參加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手工藝展覽比賽,在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中,該縣苗繡類作品就喜獲了6金11銀8銅的好成績,還組織參加過北京展覽館,上海世博會等國家級展覽會,為臺江苗繡打下良好的品牌聲譽。
近年來,臺江苗繡在不斷的創新,許多繡品不光只用在服飾上,更廣泛地應用于藝術欣賞,在國家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等大博物館里收藏有臺江苗繡。并有大量的苗繡直銷全國各地和亞洲、歐洲、美洲等國外。
目前,全縣正在實施貴州“錦繡計劃”,著力打造臺江苗繡品牌,在臺拱鎮、交宮村、田壩村、舊州村、剛黨略村等50個村建立“苗繡基地”,成立19個苗繡企業、10個苗繡合作社,50家苗繡個體工商戶,并建成了苗族銀飾、刺繡姊妹街,2萬余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苗繡產業規模。(姜志斌 吳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