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清水江畔“美麗鄉村”施洞鎮崗黨略村創業致富奔小康
2013年,臺江縣認真按照《黔東南州2013年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和目標要求,制定了《臺江縣2013—2017年“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計劃方案》開展全縣“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其中施洞鎮崗黨略村被列為全州“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是臺江縣唯一一個示范村。
清水江畔一顆明珠
施洞鎮崗黨略村坐落在美麗的清水江畔,全村629戶2700余人,轄塘壩、偏寨兩個自然寨,是臺江縣集聚濃厚的苗族風情文化代表村之一,其中塘壩是遠近聞名的苗族銀匠自然寨,偏寨是貴州苗族姊妹節的發源地。該村是臺江縣苗族銀飾、刺繡的重要代表地之一,也是上規模生產銷售銀飾、刺繡的生產基地,村中民間藝人眾多,婦女都是刺繡能手,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關懷下,崗黨略村大力發展苗族銀飾和苗繡兩大文化產業。2013年,據統計,崗黨略村的苗族銀匠和苗繡能人年均收入都突破1萬元大關,其中的強人能手更是收入幾十萬元不等,全村人均年純收入也達 6000元以上,領先全縣人均純收入水平。同時,該村的清潔能源工程、房屋改造、鄉村旅游扶貧開發、河道整治、寨道硬化、村組合并等項目和工作相繼實施,村里的木房煥然一新,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白色垃圾全部匯集后運到填埋場處理,昔日臟臭的清水江如今更靚麗……如今的崗黨略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小康村,成為清水江畔的一顆“明珠”,真正達到“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的示范帶動作用。
苗族銀飾和苗繡兩張名片
臺江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崗黨略村就擁有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和“苗繡”,該村也是黔東南州和臺江“苗族銀飾鍛造技藝”、“苗繡”的州、縣兩級保護傳承基地。
該村藏龍臥虎,小小的一個苗寨就擁有多位著名的技藝大師,有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國家級非物傳承人吳水根、省級傳承人吳國祥,苗繡國家級非物傳承人吳通英、省級非物傳承人劉忠嫦等等。他們多次在全國、全省、全州的技藝比賽等舞臺展現臺江苗族銀飾和苗繡的精美技藝。2008年第一屆“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的銀質獎杯由施洞塘壩村吳水根制作,2009年“多彩貴州”兩賽一會總決賽作品《門神》特等獎獲得者由施洞銀匠吳國祥制作,還有許多銀匠、繡娘分別獲得省州各種獎項,他們吸引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并多次到歐美、香港澳門地區展演技藝。2013年,該村被列入打造全州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后,村民們更是紛紛搶抓機遇,發揮所長,爭先創業,成為創業致富奔小康的領頭羊。
“美麗鄉村”創業致富示范亮點紛呈
坐擁苗族銀飾和苗繡兩大文化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文產辦的引導下,崗黨略村積極謀劃,組織成立了貴州省臺江縣施洞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貴州省臺江縣施洞銀飾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合作社經營、規模化發展等積極打造崗黨略村的苗族銀飾加工工藝及民族刺繡等民族工藝產業。整合全村的苗族銀匠和苗繡能人550余人,發展了脫產經營銀飾加工工藝的農戶95戶、經營民族刺繡148戶,半脫產從事銀飾加工的有 145 戶、從事刺繡的有 198 戶,辦有從業執照的有 114 戶。合作社2013年被公布為貴州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來,立足農村、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社員收入穩定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3 年臺江縣銀飾和刺繡產業實現產值超過億元大關,崗黨略村兩大“合作社”全年生產手工刺繡、銀飾制品達3萬多件,就占了全縣一半以上。、
崗黨略村兩大“合作社”成功經營的同時,還積極組織組織社員參加銀飾、刺繡比賽、展演、交流等活動。在2010、2011、2012年“多彩貴州”兩賽一會中,崗黨略村兩大“合作社”社員獲得省、州獎項。 通過組織社員參加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等活動,提高了崗黨略村銀飾、刺繡合作社的知名度,訂單隨之而來。近年來,施洞刺繡合作社一次性簽訂的十萬元以上的訂單就有數十單。
崗黨略村就地發展兩大文化產業的同時,該村從事銀飾刺繡加工、銷售人員更是遍及長江南北及各大中城市和旅游景區,把“臺江苗繡”和“臺江苗族銀飾”兩個品牌帶到祖國各地。據該村村民介紹,該村很多家企業和個體戶都在外面開有門面和銷售,僅2011年期間,該村在北京潘家園從事施洞銀飾刺繡加工、銷售的就達100戶之多,年銷售額達到數千萬元。目前崗黨略村的苗族銀飾、苗繡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部分產品遠銷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
隨著崗黨略村在外品牌的宣傳打造也為該村引來越來越多的客商、游客,同時,作為苗族姊妹節的發源地,每年姊妹節期間,該村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現在的崗黨略村已經成為了一個集民族文化產業和民族文化旅游為一身的著名民族村寨。2013年以來,崗黨略村緊抓全州“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的契機,大力改善村寨面貌,修繕踩鼓場、河道、村寨青石道等等,大力改進衛生環境創建衛生文明旅游村寨,培育和發展了20多戶農家樂,擴寬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崗黨略村的村容村貌進一步得到提升,村民進一步創業致富,旅游設施進一步得到完善,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崗黨略村將很快展示在世界眼前。(馬業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