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云臺村地處縣城北郊,面臨云臺山,背倚杉木河,是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地、國家級名勝風景區云臺山(距縣城15公里)的必經之地,公路沿線建有觀景長廊、景區停車場、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場所等。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617戶 2668人,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74%。2013年申遺工作啟動以來,全村秉持“服務經濟、服務發展、全力申遺”的原則,傾情投入申遺工作,在生態保護、環境整治、對外宣傳、迎接驗收等環節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加強領導,制定計劃明職責
為有序推進申遺進程,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指導下,按照城關鎮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生態環境衛生保護管理站的要求,云臺村搶抓機遇,及時成立了申遺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責任,任務到組到人,做到事無巨細皆有人管,責無大小皆有人擔,確保申遺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在6年的申遺過程中,云臺村嚴格按照世界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悉心指導下,不斷克服申遺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開展了以環境綜合整治、保護管理設施建設、群眾宣傳教育等為重點的一系列申遺工作,為施秉摘取這一金字塔尖的榮譽立下了汗馬功勞。
強化宣傳,營造申遺濃厚氛圍
為了讓施秉云臺山登上世界級舞臺,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彌足珍貴的財富,云臺村兩委群策群力,采取“粗細+點面”結合的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大格局。一是宣傳方式上“粗細”結合。“粗”宣傳:攜帶申遺展板,到人流量大的路口、廣場舉辦大型宣傳活動,用生動、形象、真實的圖片大力宣傳申遺工作,讓申遺工作深入群眾心中。“細”宣傳:專門編印了《施秉卡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知識讀本》、《申遺知識手冊》分發給各村民小組,讓人們時時學、處處學。二是宣傳途徑上“點面”結合。“面”上宣傳:運用各種途徑如申遺宣傳服務車、廣播、黑板報、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申遺知識。“點”上宣傳:村兩委成員利用農閑時節或者晚上入戶上門普及申遺知識,發放宣傳單,形成人人關心申遺,人人參與申遺的濃厚氛圍。
確保申遺宣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群眾知曉率達到100%。
重拳整治,扮靚村容樹形象
云臺村舉全村之力,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諧整治”,按照“鎮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村兩委全力配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拆除違章建筑、修補破壞痕跡,恢復自然景觀、完善保護設施,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總體要求,以“苦干一百天,打好申遺攻艱戰”為目標,傾盡所有、竭盡所能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按組成立了14個環境綜合整治包片組,各小組組長為第一責任人,先后召開了環境綜合整治和保護調度會12次,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整治任務,“扮靚”了云臺“容顏”,改善了人居環境,使得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夯實根基,快速構筑大景區
在申遺的六年中,村兩委科學整合水利、土地、交通燈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烤煙 2200余畝、美國竹柳400余畝、中藥材3500余畝、獼猴桃300余畝、水晶葡萄150余畝;公路沿線已發展農家樂40余戶,創造就業300余人,年創收150余萬元。同時,還不斷引進了一批如杉之源礦泉水生產廠、金銀花生產加工廠、有機化肥加工廠等項目落戶該村,初步形成了產業多元化、專業化的精品示范村,進一步夯實村級集體經濟,逐步打造成了生態怡人、田園秀美、社會和諧,集旅游、度假、娛樂等多項功能的鄉村自然觀光旅游服務地,成為宣傳施秉旅游的一張特色名片,為云臺山申遺成功“添磚加瓦”。
眾志成城,合力問鼎世界之顛
申遺的成功,見證了省、州鼎力支持,各單位通力配合的奇跡,是多方聯動、全民參與的成功典范。云臺山的申遺過程,飽含艱辛,是一場時間和速度的比賽,是一場智慧和勇氣的博弈,是多方通力合作的結晶。在申遺過程中,云臺村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資金和技術支持,努力爭取房屋改造、庭院硬化以及“改圈、改廚、改廁”等美化、亮化工程,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積極配合景區關于禁漁、禁獵、禁伐的相關規定,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進一步夯實,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環保意識進一步提升。
乘勢而為,豪情展望輝煌明天
申遺的歷程,飽含著云臺村村干群眾的汗水和智慧,是云臺村披荊斬棘、問鼎世界之顛的勝利之戰。云臺山成功走向世界,成為我省、我州向世界展示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一個重要窗口。但申遺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保護管理云臺山的責任更加重大。今后,我們一定要按照世界先進的保護管理理念,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云臺村特有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全面提升云臺山的旅游功能,促進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進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全面發展。( 李芳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