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和諧貴州創建十佳鄉村——華寨村,有一個被群眾稱為“80元村民食堂”,村里的紅白喜事都在這里辦,廚房餐廳、鍋碗瓢盆、水電桌凳一應俱全,酒席從簡操辦,辦事有人幫忙……有效遏制了婚喪嫁娶講排場的不良之風,減輕了群眾負擔,促進了村民和諧,帶來了社會新風氣。
紅白喜事新辦,攀比風“沒有了”
華寨村是遠近聞名的“村民自治合約村寨”,也是和諧貴州創建“十佳鄉村”之一,但以往的華寨村不僅烙下了“臟、亂、窮”的印跡,在婚喪嫁娶中還講排場、比闊氣,群眾在攀比中攀出了不少矛盾和壓力。
“原來在自己家里操辦婚禮,光飯菜錢就是1萬多元,再加上煙、酒、糖、茶、飲料,一場婚禮辦下來少說也要兩萬多元,村里中等收入的家庭一年人均收入 3000多元,如果是4口之家,這一年就算白干了。另外,辦酒席還得準備鍋、碗、瓢、盆、桌、凳等設備,結婚還得置辦彩禮、裝修房子,不僅操盡了心還花盡了錢。”說到之前在家里辦酒席的壓力,村黨支部書記龍運新耿耿于懷。
“酒席辦得體面,村民們就會評價你這個人‘大方’、‘有本事’;酒席辦得簡單不豐盛,自己就覺得臉上過不去,在村里就失去地位。”村民委主任龍本舉說,樹要皮人要臉,沒錢的人只能是‘打腫臉充胖子’,一場婚喪事辦下來,一兩年都緩不過氣來。更壞的是在‘攀比’之下,村民你說我,我說你,鄰里變得不和諧了。”
“紅白喜事改革,消除攀比風,促進村民和諧”迫在眉睫。1997年冬天,村“兩委”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中找到了矛盾根源,決定把村里閑置的計劃生育協會活動中心辦公樓的空余房間裝修建立“村民食堂”,并選舉村民吳貴忠主管食堂。規定農戶紅白喜事都在食堂操辦,所有設備免費向村民提供,村民都要義務前往幫忙。對于婚喪事不到食堂操辦或不節儉操辦的農戶,村兩委便上門做思想工作或進行批評教育。
“我家經濟條件在村里也屬于中上等,我接二媳婦崽的時候,村領導多次來我家做思想工作,要我們到食堂辦酒,給村民們帶個好頭,我和家人一商量,就在村食堂第一個辦酒。”村民姜盛明介紹說。慢慢地,村民在食堂辦事中愈發得到了實惠,婚喪事到“村民食堂”去辦,漸漸成了共識。
“如今,大家的酒席操辦標準都差不多,窮富人家都能接受,再沒有人議論誰家辦得體面,誰家辦得簡單了。”剛給兒子辦滿月酒的村民龍立興說。
標準限額定量,老百姓“減負了”
華寨村的“村民食堂”開張了,它是由三間木房兩層樓組成,既簡單又大方。可以同時容納100人左右進餐。
“村民食堂”的廚房里,鍋碗瓢盆電器一應俱全,四個炒菜大鍋閃閃發光,灶臺一塵不染,餐廳寬敞整潔,新一色的桌凳擺放整齊……不管哪家有事,大家都踴躍幫忙,鄰里鄉親笑臉盈盈,和睦和諧充滿整個食堂。
“多辦小菜少辦肉,名酒名煙不要擺,家釀米酒當茅臺。”龍運新支書把村里辦酒席的標準當順口溜念叨著,每桌最多8菜一湯,以時令蔬菜和農家菜為主,放花炮也只能放到6個響不能放到8個響。對于白事,提倡厚養薄葬,反對“生不養、死大葬,活不孝順、死講排場”的不良做法,杜絕大操大辦。
為了給村民減輕負擔,“村民食堂”規定,辦事主只要一次性向食堂交出80元的食堂管理費(二女結扎戶和獨生子女戶全免),食堂里的廚具、炊具、餐具、桌椅、板凳、電器等免費供村民使用,廚師、服務人員均由村民義務服務。
“現在操辦酒席的標準低了,再加上所有設備食堂都免費提供,大家都有義務前來幫忙,‘攀比風’沒有了,辦紅白事沒有了心里負擔,經濟壓力也小了,就像大家平常聚一聚那么簡單。”8月份,剛在“村民食堂”辦完喜事的村民李宏強笑著說。
“農村食堂”推廣,壞風氣“變好了”
“子女結婚或老人過世在農村是大事,在飯店請客花銷大,農村人吃得不習慣,吃不完十分浪費。如果在自家請客,購買鍋灶、瓢盆、碗筷、桌椅等設備至少也要花五六千元。在‘村民食堂’辦理,一切設備都不要準備,燒火做飯都有人幫忙,場地也不需要花錢,只用花原材料的錢。”到華寨村參觀學習的河口鄉塘東村黨支部書記彭茂娟回村后向村民們介紹說。
“華寨村民到‘村民食堂’辦酒席,折算來一桌合100多元,細算下來比在酒店辦節省了一大截,比在自己家里辦負擔也減輕了許多。不過如果‘村民食堂’能重新裝修一下,或設置有婚慶的場所,那‘后生’們就更滿意了,到時候食堂就更加熱鬧了。”啟蒙鎮邊沙村支書羅發康到華寨村學習后深有感觸。
“‘村民食堂’自開張以來,每年為村民辦紅白喜事10多場。”駐村干部龍本蘭說,“村民食堂”的一大優點就是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提倡團結反對內訌,而且可推廣性很強,建設費用不高,每個村都可以學可以建,全縣15個鄉鎮都組織各村“兩委”到華寨村來“取經”。目前,全縣15個鄉鎮和40多個機關單位也紛紛效仿為職工建設了“村民食堂”,領導下去檢查工作,接待伙食都安排在食堂,伙食標準和職工的一樣,群眾對領導干部“開小灶”的不良反應沒有了,更為國家財政節約了一筆伙食開銷。( 龍見滄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