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電站河堤,筑成“鋼鐵長城”
這次撤離,除了對政府的應急指揮能力的嚴峻考驗外,更重要的也是對施秉防洪設施進行了一次”“大考”,讓洪水幾乎降到了“零災情”,人們絕不能低估氵舞陽河電站及縣城防洪堤的保障功能。
施秉縣城坐落在國家級氵舞陽河風景名勝景區,三江交匯,素有高原“江南小城”之稱。僅氵舞陽河貫穿施秉境內長達57公里,灌溉良田千傾,養育世代桑梓。相傳,明清年間,船隊順水往湖南洪江運去山貨土產,溯流運回布匝、食鹽,甚至湘楚文化。
當然,施秉在獲得氵舞陽水利同時,但又受到多次氵舞陽洪水的侵襲。
就在黃平縣兩岔河水庫發生險情的頭天一大早,90歲的離休老干部瞿卡月柱著拐仗、打起雨傘,與幾位老伴在“公園式”的陽光水岸觀賞洪水。
瞿卡月欣然說,30多年前,氵舞陽河上游連續下暴雨,縣城遭受特大水災,洪水沖翻西街口古城墻,把十字街都淹了,小橋口可以劃船了。
“那年洪水沖垮了立德粉廠,沖斷了平寧公路……”平寧社區老人卓尚兵搭話,從修了氵舞陽觀音巖電站、縣城防洪堤后,十多年沒看見這么大的洪水了。“政策好了,我們可到河堤上散步、跳舞、侃門子。”
施秉借發展貴州東線旅游服務城東風,逐年加大舞陽河的開發利用力度,修水電站,建防洪堤,美化氵舞陽沿岸,建設施秉縣山水旅游城市。
繼雞公巖電站建成后,上世紀90年代,投資7355萬元,在氵舞陽河先后建成了觀音巖水電站、諸葛洞水電站。其中81米高的觀音巖堤壩把這段原本兇險的河段變成了舒緩的河面,人工造就了“高峽出平湖”的景象。
去年,該縣實施28公里長的縣城濱江景觀路破土動工,已引資開發縣城規劃內的水域水上娛樂,親水休閑項目,全面推進縣城景觀亮麗工程。
該縣在沿河兩岸,按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計,總投資2395.72萬元,先后分七期工程,從平寧至施秉大橋抵魁星閣,由氵舞陽河干流小河紅衛橋至氵舞陽河入口,建成城關防洪堤8201米。
該縣水利局副局長孫向陽介紹,氵舞陽河遞級電站的開發,不僅僅是供發電照明,而且對洪水起著“調節器”的作用,還能促進能養殖業、旅游業的發展。
孫向陽告訴筆者,7月17日晚6時,由于上游暴雨不停,觀音巖電站接到該縣防汛辦通知,打開一個閘門排洪,相繼提升五個閘門或全閘打開,流量達567立方米/秒。

觀音巖電站排洪搶險
他說,今年正是電站調洪、河堤防洪、政府組織干群抗洪的關鍵一年,這次終于交出了一張抗洪搶險“大考”的滿意答卷。
近年來,該縣實施縣城防洪堤,特別是橡膠壩形成的人工湖面,已對美化施秉環境,舉辦龍舟賽、釣魚節、水上樂園等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場所。
據有關資料顯示,城關防洪堤工程成功實施,可使防范內的財產每年減免損失360萬元左右,徹底改變了常年受洪水災害威脅的狀況,現時也美化了城市環境,使縣城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我省旅游名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