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兩位外籍教師在上課
核心提示:最近幾年,在貴州,一個個道德模范走上講堂,一個個愛心人物和志愿者群體以大愛演繹著道德的真諦,以善行義舉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受人關注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話題中,一個個沿海地區大學畢業生投身西部貧困山區當村官帶領群眾致富的典型為我們展示了一代優秀中國青年的政治抱負和夢想。今天,我們帶你走進黔東南的榕江認識兩位外籍“姊妹花”,她們甘為人類文明的使者,為山區的孩子播撒知識和愛心,為苗鄉侗寨教育事業譜寫了一曲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的動人樂章。
鏡頭之一:一場別開生面的口語課
“山里的妞、山里的娃、山里娃娃喜歡把山爬,江里的魚、江里的蝦,隨波逐流遠方才是我的家……”
這是榕江縣一中高一(20)班的口語課堂,伴著歌聲,外籍教師麗娜和依麗娜同時登上講臺,開始了當堂的口語教學。麗娜首先講授的課題是“成功三要素”,她運用課本知識并結合當地民間故事激情演講,告訴孩子們要樹立生活目標、要克服困難、希望總會屬于力爭上游的人的道理;隨后依麗娜與同學們開展了拼圖猜單詞游戲,在接下來的互動環節中,大家時而激情朗讀單詞、時而揮動歌單、時而勁舞狂歡,把課堂氣氛引向高潮。
像這樣, 外籍教師同堂講學、把當地民族民間故事、地方方言帶進課堂,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早已被榕江一中的孩子們稱贊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滲透的杰作、歐洲與美洲完美結合的佳創”。我們了解到,自從榕江一中引進了外籍教師,不同膚色的“外籍姊妹花”麗娜和依麗娜后,她們幫助學校推行李陽“瘋狂英語”項目,并在項目上作了創新修補,尤其為該縣的教育教學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革命風暴。
鏡頭之二:創新辦學理念 掀起教育革命風暴
榕江縣地處黔東南邊遠地區,南靠黔南三都、荔波,北鄰從江、廣西。榕江縣一中是全縣唯一的一所公辦高中,絕大多數學生來自偏遠鄉村的少數民族家庭。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學生漢語基礎尚且薄弱,學習外語則困難重重。加之,在當地,有條件的都會選擇報考州府或省城高中,生源質量成了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瓶頸。
“一個孩子的出生地會影響他的教育前景,從而影響其未來的選擇”。榕江一中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現狀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發達城市,超過七成的學生可以進入大學,但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數以千萬計的孩子無法接受優質教育,而即便能進入大學的孩子,多半也是憑理、化作為強項硬撐,大學期間因語言基礎學科差構筑的障礙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學業研究。而即便能進行深層次學業研究的為數不多的本土高層次人才也將流向別的城市,這便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匱乏、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的致命通病。
要改變這一現狀,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就得構建教育新模式。鞏固生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特色教育、提升育人質量必須擺在突出位置。榕江一中校長邱國民在一次到清華大學的短期培訓中了解到,北京一家國際人才交流媒介組織正在向全國各地推薦外籍專家,結合國內正在推行的李陽瘋狂英語,他毫不猶豫地與這家媒介簽訂了合作項目。就這樣,從2006年開始,學校就陸續招募外籍教師。麗娜和依麗娜是第二批招募到榕江的支教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