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6年求學:母親的肩膀成為兒子的“雙腿”
從1997年的夏天起,身材單薄的吳祖蘭背兒子上學的步伐就再也沒有停留。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她背著兒子從沒有摔過一跤,從沒有遲到一次。她用柔弱的肩膀背著兒子走過了16個春秋,從小學一直讀完了大學。

每天天剛蒙蒙亮,吳祖蘭便翻身下床。她動作迅速但輕盈,生怕吵醒了身邊仍在熟睡的兒子。起床后,她打開柴灶生火,開始燒水做飯。一切準備就緒已經(jīng)是清晨6點半,她輕聲將兒子喚醒。吃完早餐后,她背起兒子趕到學校上課,之后才上坡做農(nóng)活。等到下午放學的時間一到,她又準時出現(xiàn)在學校門口,把兒子背回家,風雨無阻……
讀小學的時候,唐漢超的學校就在村里,上下學還比較方便。但讀初中的時候,學校建在一個30多米高的山坡上,從學校大門到教學樓要爬80多級臺階,這下就累壞了吳祖蘭。
一步,兩步,上坡、下坎……她一手扶兒子的屁股,一手扶著冰冷的石頭,一步一蹭地往上爬,汗水順著臉頰,也一滴一滴地往下流。用衣袖揩去臉上的汗水,稍歇一口氣又要繼續(xù)往上挪動,四周的陡坡幾乎讓人頭暈目眩。
“超兒,不怕啊,有媽媽呢!”“不怕”,不僅是寬慰兒子的話,對吳祖蘭來說,更是在給自己打氣。
“蘭媽媽每天大清早背孩子去上學,回來又匆匆忙忙上坡做農(nóng)活,家里家外一樣也沒有落下。”談起吳祖蘭,鄰居唐奶愛眼圈濕潤:“別說她,就是一個大男人常年這樣也受不了,何況她還要照顧家里年邁的公公婆婆。”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就這樣,吳祖蘭一路風雨、一路艱辛,年復一年。唐漢超在母親的肩膀上,順利的讀完了小學、初中、高中,2008年以505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貴州大學預科班錄取。
得知消息,唐漢超喜極而泣。但,高興之余,他又變得沉默起來:這些年,家里為了支持自己讀書,早已一貧如洗,上大學哪來的費用?再說自己行動不便,在大學里怎么和同學們一起正常學習?
去?還是不去?唐漢超前面的路變得茫然起來。
看著兒子每天郁郁寡歡,父母想盡辦法四處借錢,終于籌到了兒子那一筆昂貴的學費。為了讓兒子安心讀書,母親毅然決定陪兒子一起“讀大學”,照顧兒子的日常起居。
“超兒,去吧,我和你一起去。再苦再難,我也背你讀大學!”下定決心的那一刻,母子倆抱頭痛哭。

“兒子腿不好,我就是他的腿。”大學期間,兒子上課的教室都在四樓和五樓。母親每天一早將兒子背上教學樓,傍晚又將兒子從教室里背出來……把兒子背回宿舍后,母親便到開水房打來熱水,然后蹲坐在兒子身旁,彎下腰輕輕為他洗腳捏腿,用熱水敷雙踝,一遍又一遍……

“媽媽雖然身體瘦小,卻像螞蟻一樣有著無窮的力量,托起我的人生。”在兒子眼中,吳祖蘭是世界上最累的母親:“16年了,就算每天背我4次,媽媽已經(jīng)背了我23000多次了……這些年,如果不是媽媽,我哪能考上大學,哪能念完大學……”
聽了兒子的話,母親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淚水也隨之滾落出來。那一刻,她也說不清那淚水蘊含的是幸福還是心酸,但她知道,她苦命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