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走出大學一年后,我走進了小學。來到美麗的雷山,在高巖小學任教,當一名普通的特崗教師。

高巖村的茫茫大山

高巖村全貌
大學畢業那年,懷著年輕的沖動和幻想,我走了出去。向往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向往城市的便利交通和高樓大廈,還有城市楚楚動人的夜晚。其間,我干過推銷員,當過培訓講師、數據分析員,走過私企,服務過國企。急躁的節奏,尖銳的斗爭,冷漠的人情,我做不到玩世不恭,學不會別人的爾虞我詐,找不到城市的歸屬感。
忙碌的生活帶走的是時間,讓人筋疲力盡,我得找個地方休養生息,高巖確實是個不錯的地方。
記得去學校報到的時候,我打了電話問校長怎么坐車,他說在車站沒有到高巖的客運車,得到縣委橋頭等車。等了一下午,夜幕降臨時分,才等來了一輛面包車。車子帶我們在山溝里爬行,時而上,時而下,峰回路轉,燈光所到之處,只見野草叢生,森林茂密,卻不見人家。我想,我們這是去哪兒啊,軍事基地也沒隱藏得這么深!
高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山高路險,就一交通不便的世外桃源。
后來我才了解到,環繞在雷公山上的,還有數不清的村落和學校藏在與世隔絕的深山里,高巖只是它們的一個縮影,條件的艱辛很多地方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路通則民富,不通則窮,還真是硬道理。在民間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幾十年前,一位兵哥帶女朋友回家,女的問家在哪里,他說在高巖街(方言讀“ɡāi”)上,常理來說,街上不會差到哪去,于是女朋友便跟他回家。到了高巖,女朋友質問他,“你不是說高巖街上嗎?”,兵哥卻解釋說:“我說的是高巖高上!”可能苗家人說“高”和“街”說得讓人分不清楚,且我們不去考究兵哥是否存在欺騙,但它卻能反應高巖的高、陡和窮在大多數人眼里已是根深蒂固了的。

學校全景

努力學習的孩子們
高巖小學作為水溪、高巖和交臘三村的中心小學,而且水溪小學和交臘小學已相繼撤并到高巖。因而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學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還真不少,領導總是鼓勵我說:“年輕人多干點!”。好吧,只要是能力范圍的事,我從不推脫。記得為了教會全校學生做操,我手把手地示范和反反復復地糾正,沒有話筒就用嗓子來當喊話器,結果嗓子啞了一個星期說不上話;記得有一次和楊勝能老師去水溪搞文化戶口調查,下點小雨,路面很滑,霧罩很大,能見度不過5米,在轉彎的地方被一陣大風刮過,人和摩托車直接倒在地上,很幸運還是往里翻,否則掉下懸崖,年輕的生命就結束了;記得多少個深夜,月亮當頭,別人都已呼呼入睡,我的鍵盤卻還在敲打個不停,忙著趕簡訊、趕報表;還記得多少次老師們的摩托車壞在路上,我總是不耐其煩地帶上工具趕到,能修則修,不修就載人。

通往學校的公路垮塌了 老師當起了義工 要不學校就要斷糧了
工作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關鍵看態度。因為農村學校教師配備不齊,老師們的周課時量都在20節以上,除了上課,還得管學生安全和生活,可以說是一活保姆。累了有時候就會把上面安排的事情先摞在一邊,等要來檢查的時候就去突擊一下,所以工作起來很難有創新。有領導說,抓好常規就是最好的創新,我不確定它是不是一個真理,但是細細想了一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調整心態去做好日常工作,只有做好了,才會想到要做得更好,這時候就會想到更好的辦法,我想只要是向著前進的方向,工作效果好了,效率上來了,都是值得提倡的。

樂觀的漂亮特崗教師韋露
學校的老師們勤儉節約的習慣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動人心:一根粉筆頭總是寫了再寫,直到消失;課桌凳斷胳膊少腿的,斷一補一,少二補兩,真是縫縫補補又三年;建個廁所,修個花欄,都是不請工人而自己動手;電器拿到師傅那里好的也會變壞,干脆自己修,查電路,看說明,三下五除二修理能用一年又一年。

全校師生都是安裝工
讀書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利用好時間讀書是人生一大樂事。這一段話很經典:“一個人的人生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你的壽命再長,精力再豐富,也只能看到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也只能經歷漫長歷史的一個瞬間。但是,有一件事可以改變它,那就是閱讀。閱讀可以使你活一次,活幾次,活幾十次,可以走到很多你無法到達的地方。所以閱讀可以使人活無數次。”很懷念學生時代能安安靜靜地坐在圖書館里一頭扎進書堆里,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的養分。床頭還可放上幾本書或雜志,晚上睡前還能翻一翻。參加工作以來,或是因為應酬,或是因為事情太多,哪還有清閑時間舒舒服服地讀,業已形成的讀書習慣卻像尼古丁作用于有煙癮的人一樣,在無意識間你會覺得三天不讀書,生活便缺少了什么,也像喜歡運動的人,兩天不運動,關節就被卡住了一樣。讀書能暢通我們的呼吸,能更新我們的血液,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龍述銀老師所在的學校,四面全是大山
學習是永遠不會過時,它只會讓你變得更時尚。珍惜每一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是我一直在堅持做的。在信息社會里,我們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加工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三年中,大大小小的培訓我參加過不少,學習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暫時還會花掉大量時間去消化它。并不是每一位老師的講課都那么精彩,并不是每一位老師的知識都那么高深淵博,我得主動去學習、思考它,而非一副懶洋洋的姿勢去面對它、排斥它。反過來如果哪一天覺得太自我,接受不了新事物之后,也許是自己過于封閉而落伍了。我總是認真的對待學習這件事情,雖然不聰明,但骨子里有那么一股韌勁,相信像蝸牛一樣慢慢爬,總有一天會到達山頂的。
相信生活,未來就充滿希望。曾在閑聊中聽到有的特崗教師埋怨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以致英雄無用武之地,特崗教師什么都不是。我想說,今天的特崗教師,明天的校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們要跨過自卑心理這道坎,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經得起磨煉,在磨煉中成長,用心修成正果,最終能獨擋一面。社會需要的不是眼高手低、只會一味抱怨環境的人,而是虛懷若谷、迎難而上想出辦法做事的人。
我是一個簡單的人,在認真地做簡單的事,而且一旦認準了方向,就會固執地走下去。希望在這一片熱土里,在陽光沐浴下,思想之花結果,孩子們都能找到生活的目標,理解人生真諦,度過充實一生。(文/龍述銀 圖/李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