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陽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踏著春風的腳步,背著行囊來到久仰鄉(xiāng)久甲村“安營扎寨”。初到這里,生冷的目光、萎靡的面孔、低矮的茅屋……原先的豪情壯志突然間被眼前的景象徹底澆滅,絲絲涼意涌上心頭。
駐村第一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想到了組織的重托、家人的期盼,想到了在一張白紙上好作畫,我又重拾信心,決定與寂寞為伴、與山民為伍。
傾注愛心 揚帆“夢想之舟”
李老榜是村里掛了號的困難戶,初次打開她家那扇破舊的大門,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震。她丈夫因修路砍傷右腳髕骨而殘疾,屋漏偏逢連夜雨,她本人被毒蛇咬傷致左腳落下終生殘廢。盡管如此,夫妻二人仍要贍養(yǎng)年邁的母親和供養(yǎng)兩個女兒上學,疾病和貧困這對“雙胞胎”把這個家庭壓得喘不過氣。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為了給這個苦難家庭增添一點希望,我和妻子商量,決定資助李老榜大女兒天梅上大學。4月17日,我和妻子到久仰中學把2200元的生活費送到她手里,并當著校長和老師的面承諾幫她實現(xiàn)“大學夢”,天梅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英語是天梅的“短板”,今年暑假,我把她接到縣城家里,四處尋找英語老師為她補課?h職校楊秀麗老師主動每天免費為天梅補課;妻子則擔當起了一日三餐的后勤,假期轉瞬即逝。10月14日,當我和妻子把冬衣冬褲拿到學校送給她時,英語老師在我們面前直夸她進步很快。
“資助1100元幫助4戶五保戶和1戶二女戶交電線改造費用。”“定期看望常年臥病在床的王東老人。”“資助醫(yī)藥費治愈精神病人李大發(fā)”……在我的小本子里,每當為這些事圓滿地畫上句號時,我心里感到很知足。
傾心相助 照亮“法律盲區(qū)”
久甲村正在服刑人員有3人,重點人員16人,占總人口的3.53%。由于地域偏僻和文化素質制約,這里成為遺風陋習、鄰里矛盾、盜竊搶親等案件發(fā)生的重災區(qū)。
出于工作本質,我把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作為駐村工作的“第一堂課”,把學說苗話當作做好群眾工作的“敲門磚”。一有空閑,我便帶著村干部、寨老、理老上門走訪矛盾戶、服刑人員,跟他們交心談心,久而久之在“擺龍門陣”的過程中灌輸法律知識,教育引導,潛移默化。
村黨支部書記李昌洪侄子李杰今年夏天在畢節(jié)一帶跟老板修高速公路時不慎從橋上摔下,扭傷右腳,雙方因賠償問題發(fā)生分歧,為幫助李杰維護合法權益、討回賠償,我邀約鄉(xiāng)司法所余光榮、村調解主任一起上門詳細了解情況,指導他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并爭取到事發(fā)地勞動部門幫助,順利討回了工傷賠償金2萬元。
駐村以來,我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4起,協(xié)助3名外出務工人員討回工傷、勞動報酬2.69萬元,等等。
傾村出動 共創(chuàng)“舒適家園”
久甲村由于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淡薄,普遍存在垃圾亂倒、蒼蠅亂飛、污水亂流、電線亂搭等臟亂差現(xiàn)象。
在與村兩委商議后,我們決定給村寨洗洗“門面澡”、治治“防火病”。由我聯(lián)系消防大隊和派出所民警,在全村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查線路、清柴垛,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先拿村干“開刀”。村民們看到我們動真格了,意識到這樣做的目的完全是出于對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著想。于是,村里男女老少紛紛動起來參與到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行動中來,老人搬凳、男人接線、婦女清溝……
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聯(lián)手整治,村里柴草亂堆亂放的現(xiàn)象不見了,污水橫流“隱身”了,清澈的小溪又回來了,久甲村“舊貌”換上“新顏”。
每當我進村,村民們遇見便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每到周末返城時,他們三五成群擁至車邊相送,車子已開出很遠的地方,鄉(xiāng)親們淳淳的鄉(xiāng)音仍在我耳畔縈繞:“德(意為大哥),記得早點來。”
時光流逝,一年駐村期即將結束,我與農民朋友們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我即將離開,但是這種情誼依然長存。(吳一生 吳佳華)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