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歲末年初,雷山縣喜訊頻傳,2013年該縣接待游客415萬人次,同比增長31.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35.8%。雷山獲得國家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聯合頒發“2013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殊榮,貴州環雷公山超百公里國際挑戰賽被中國田徑協會評為“金牌賽事”,雷山又增添兩張“國字號”名片。
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檢驗雷山縣一年來傾力推進文化旅游轉型升級的成果。
去年以來,該縣搶抓西江和雷公山景區列入省級100個景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大力實施“文化挖掘、景區擴容、項目推進、產業融合”等四大提升工程,加快文化旅游產業提質轉型升級,旅游服務不斷完善,旅游環境進一步優化,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實現一路飄紅。
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升級
該縣依托傳統的民間斗牛活動,嘗試斗牛常態化,去年舉辦三場苗嶺牛王爭霸賽,全國200余頭牛王云集雷山“論劍”,吸引了10多萬游客,斗牛門票收入達100多萬元,“苗嶺牛王爭霸賽”品牌聲名鵲起。
該縣通過積極申報文化遺產,不斷挖掘和豐富民族文化內涵,該縣擁有苗族蘆笙舞、苗繡、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和苗族鼓藏節等13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成1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37人和省、州、縣名匠、名繡200余人。實施30個重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程,西江千戶苗寨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郎德上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控拜、麻料、上郎德、格頭苗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陶堯苗寨、烏東苗寨等30個村寨被列為省級、州級重點保護和建設民族村寨。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成為旅游持續開發轉型的“靈魂”。
景區提質擴容,環雷公山古苗疆文化走廊初具雛形
目前,西江千戶苗寨鄉村旅游綜合體建設完成投資2.1億元,完成西江營上綜合服務區場平工程、西江景區寨內旅游步道等項目建設,推進休閑度假酒店、綜合服務中心、停車場、文化創意平臺街區、營上和干榮鄉村旅游等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這只是西江景區提質擴容重要內容,也是為打造環雷公山古苗疆文化走廊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旅游發展思路也漸漸明朗起來:以西江景區為核心,由點連線,由線牽面,打造環雷公山古苗疆文化走廊,含蓋雷公山森林公園、雷山縣城、郎德苗寨等巴拉河延線。為此,該縣加快推進雷公山景區蚩尤頂、24公路服務區、千年古樹、烏東、蚩尤大道等景點和項目建設。郎德景區二次開發有序推進。把雷公山、郎德等景區景點和丹江小城鎮建設聯為一體按5A級景區標準得到有效開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