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日前,黎平縣德鳳鎮蒲洞村四組村民吳順遠(化名)自愿與四組達成調解協議:在四組集體林地上,按吳順遠所失林地面積劃出一塊,直徑10cm以上的林木歸四組集體所有,其余歸吳順遠所有。至此,歷時8年的信訪積案、遺留30多年的林地糾紛成功化解。
“要是沒有政法委派來駐村的小林,這個事情根本解決不了”,蒲洞村村民委主任吳遠榮說。這是怎么回事?這得從一個月前說起。
6月15日清晨,黎平縣政法委派駐蒲洞村的駐村干部林安貴接到了該村民委吳主任的電話。電話那頭聲音急促,“吳順遠父子又在村委會鬧,快打起來了,我們勸不動,你快來幫我們處理,不然就鬧大了!”
林安貴一邊叮囑吳主任一定要控制好局面,不讓事態擴大,一邊迅速向村委會趕去。
到達現場后,林安貴勸說沖突雙方保持克制,分別耐心聽取訴求和意見,對糾紛有了初步了解:吳順遠系四組村民,1983年山林山定時,四組誤將六組的一塊林地劃分給他。六組于次年發現后即要求退還,為此吳順遠少了一片林地。后吳順遠要求四組從集體林地重新劃分一塊給他,四組不同意。村委會多次調解未果,此事就一直拖了30多年。
山上樹木日漸成林,經濟價值逐漸顯現。2006年起,吳順遠開始以過激行為表達訴求,四組農戶卻無一同意,堅決表示寸土不讓。村支“兩委”和鎮政府多次派人調解,均未成功。吳順遠便開始頻繁到縣委、縣政府上訪,成了讓村里、鎮上十分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持續了30多年的糾紛,積怨太久,而且涉及人員眾多,雙方態度堅決,調解難度很大”,林安貴心想,工作必須做實做細,還要講究方式方法。
為此,林安貴首先逐戶走訪了四組40多戶人家,深入了解案情,發放和回收39份調查問卷,充分了解當事人真實想法。與此同時,他大量查閱、收集林地權屬爭議調處相關法律法規,匯編成冊,打印分發給雙方學習,對重點法條做好標注和解說,引導雙方知法、信法、守法,為調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調解方式上,林安貴改變以往將雙方集中在一起開會式的調解方法,而是將雙方集中在不同地點,聽取一方意見后,就到另一方傳達,這樣就避免了互相攻擊,大吵大鬧,最終導致調解無法繼續的局面。調解過程中,四組組長心理壓力過大,向村委會請求辭職,在林安貴的勸解下,收回辭職書,轉而更加積極地配合調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多天的努力,雙方最終于7月10日達成調解協議。事情傳開,全村人都夸“駐村干部小林能解難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