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滄海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
時間無疑是最偉大的“醞釀師”,妙手之間,撒落芬芳無限。兩年不長,但足以改變許多。主導、參與并見證這幾年贛南充滿質感的變化,觸摸各地爭先發展的脈動,這一切,深深撥動著我的心弦。
今天,行走在贛南大地,你會發現,贛南化繭成蝶的巨變,正成為詮釋《若干意見》最生動的“讀本”。
寧都縣固厚鎮東排村,一個脫胎換骨的村莊。來到這里,最吸引人的是一座新建的門樓,上書“感恩樓”。
是的,濃濃的感恩之情,在老表心中涌動不息。下鄉的干部感觸最深。與過往的冷臉冷語迥然不同,如今來到鄉間農舍,老表熱情招呼、盛情挽留。客人婉謝后,人走遠了,還有村民從家里端出鄉間美食,從后面追趕上來,執意要你品嘗……
不妨說說瑞金市葉坪鄉華沙村華屋小組,這是贛南“讀本”中尤為典型的“個案”。這個贛南有名的“烈士村”,上世紀30年代初,村里17名壯實后生,參軍前夕,相約在祠堂后種下了17棵信念樹。然而,硝煙散盡時,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就是這么一個對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光榮村莊,直到前幾年,村里仍然貧困不堪,尤其是大面積連片破舊土坯房,不忍卒看。令人欣慰的是,兩年過去了,如今,村里家家住新房、戶戶有產業,日子今非昔比。
村民們忘不了那些逝去的英魂,每年清明,都會相約“信念樹”下,寄托無盡的緬懷之情。
而緬懷,是為著傳承。有傳承,才會不忘本,精神才有根。是的,贛南人民同樣不會忘記,那些為今天的幸福付出寶貴生命的十萬英烈。這兩年,贛南連續舉行百萬群眾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祭典,在深切的緬懷中,凝聚振興發展的磅礴力量。松柏蒼翠,誓言鏗鏘,悠長深情的客家嗩吶聲回蕩在主祭會場——瑞金葉坪紅軍廣場上空。在《十送紅軍》的樂聲中,社會各界代表繞行紅軍烈士紀念塔,敬獻鮮花,寄托哀思,表達崇敬。
在各縣(市、區),從機關到學校、從企業到廠礦、從社區到鄉村……數百萬群眾自發參與清明緬懷先烈活動。在興國烈士陵園,敬老院、光榮院的老人、退伍軍人,幾百人跪伏在陵園前,感銘先烈奉獻,感慨生活變遷,淚水滂沱,難抑追懷之思。
飲水思源,才知道幸福的來路;感恩奮進,幸福的行程方能綿延。《若干意見》就是一部“幸福寶典”,輕輕展開,每一頁都是關于幸福的美好憧憬。
第十一屆贛臺會、央企入贛投資合作洽談會、“中國光彩事業贛州行”等系列大型活動,使贛州以一種別樣的姿態,擁抱外面的世界,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國建材、中航集團、華潤集團、華能集團、寶鋼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天津百利特精電氣股份、中國電投、中國五礦、德國西門子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前來贛州考察,搶灘登陸、投資興業。去年,贛州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全省第一;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全省第二、財政總收入全省第二,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贛粵閩湘毗鄰九市名列第一位。兩年前,贛州沒有一個投資百億元的企業,現在,投資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已有六家。而且,這個成果還在不斷擴大……
“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上臺階、八年大跨越”,待到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之花爛漫時,該是一種怎樣的芬香啊!它定然是小康的,充滿和諧、宜居、生態、幸福的味道!每每念及于此,過往所有的焦慮、不安、辛酸乃至痛楚,都顯得如許渺小。
我愈加深刻感悟到,這兩年的價值,它連著過去、對接現在、溝通未來。
我深信,朝著已知的方向,贛南,定然愈行愈遠、愈行愈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