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抓重點工作,在典型帶動上下功夫
一碗水鄉以重點貧困村為核心,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導作用,帶動全鄉整村推進工作深入開展。認真開展農村貧困人口摸底排查工作。經統計核查,2011年末,全鄉尚有農村貧困人口有4975人,這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要實現“減貧摘帽”目標,就必須結合鄉情民意,科學謀劃,后發趕超。以 “321”幫扶方式,大力開展“造血”式幫扶。按照“321”幫扶方式,每一名干部職工紛紛深入貧困農戶家庭開展工作,尋求發展路子。同時,鼓勵、扶持產業大戶和經濟組織,以典型帶動周圍群眾脫貧致富。積極扶持產業大戶和經濟組織,借助他們的資源和技術,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產業,走上致富道路。一碗水村韓福遠、朗滸村聶老富養殖大戶發展養雞4000多羽,朗滸村岳平江養殖中華竹鼠800余只,吸引當地群眾發展養殖業,代章村楊興華(村支書)成立黃平縣天和中藥材種植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藥材太子參規范種植基地200畝,白芨種植20畝,天麻種植50畝,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種植53戶。采用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農戶隨之得到了效益。通過示范帶動,全村已發展種、養殖業65戶,輻射帶動農戶150戶共同發展,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抓招商引資,在中長期后續發展上下功夫
根據國發2號文件的集中連片扶貧規劃和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農村發展、農民富裕目標,在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的同時,結合一碗水鄉情實際,除了發展主導產業太子參產業外,同時,不斷探索后續發展新路子,目前已開始在精品水果、玫瑰花、藍梅等中長期產業發展上進行了有效地規劃和試驗,鼓勵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增收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實現持續增收致富。
立足實際,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借助招商引資、扶貧項目資金,促進群眾致富、財政增收。依托資源優勢,利用土地資源優勢,政府引導水淹塘村成立了黃平縣康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紅不軟桃子達2300余畝,葡萄150余畝;長龍灣村玫瑰花達300余畝,有26戶農戶與公司簽訂了玫瑰花種植、回收協議;利用水源資源優勢,引進投資商到水淹塘村新辦企業,注冊了富思天然泉水廠,該廠總投資2500萬元,投產后可以解決50余名困難群眾就業問題;依托204省道公路穿境而過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新農村規劃和建設。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在水淹塘村規劃占地200余畝的建設用地,作為扶貧生態移民搬遷用地建設,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依托苗族特色文化,開發鄉村旅游。鄉黨委、政府在印地壩村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帶動餐飲、住宿、水上愉樂、農產品等相關行業的全面發展,實現村民共同富裕。通過積極的招商引資和實施產業發展帶動戰略,為一碗水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吳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