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造田工藝先進
一百年不漏水
除了造田的精神,楊家父子的造田之法也頗值一提。他們修造的田埂,采用的是“夾壘法”,石頭壓著石頭,有序堆砌,未使用任何的石灰漿或黃泥沾連。
在這樣的情況下,100多年來,田埂未出現過滲水、漏水現象。每年雨季,山洪不斷沖刷,但這些田埂一直雄起,沒有任何塌方的跡象和現象。黃平縣文物局局長陳興夫介紹說,楊家人的造田之法在當時是很先進的,由此足以看出當時黃平縣農耕文化是很發達的。
據了解,解放后,楊梁打的后人搬遷到他處居住,他們家祖上修建的田地收歸集體,土改后分給他人耕種。20世紀70年代,在“農業學大寨”浪潮的推動下,翁坪鄉政府于1972年至1975年期間,組織了1000多人到羅坡寨開山造田,最終成就了這“一里田”。
據悉,黃平縣對“一里田”的發現和確認十分重視,除了要求有關部門、單位作好保護工作外,還將撥付資金,啟動“申遺”工作。(廖尚剛 楊林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