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針對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環保、衛生意識淡薄的情況,今年以來,丹寨縣揚武鎮羊浪村創新衛生管理機制,在村規民約中制定出了“輪流上班、交叉監督、全民參與”的管理模式,通過半年的實施,村寨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各位父老鄉親,今天到收垃圾的時間了,請大家趕快把垃圾拿上來。”伴隨著清脆的吆喝聲,羊浪村的衛生值班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一天,輪到村民潘興富值班,一大早,他就拉著手推車在村里轉悠,村民們聽見喊話聲,紛紛將整理好的垃圾放到他的手推車里,走一路、喊一路、收一路,沒一會兒功夫,手推車就被塞得滿滿當當。
以往,村里沒有人輪流收垃圾,村民家里的垃圾沒地兒放,只得丟在院壩旁或者流入附近的小溪。為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改善人居環境,今年年初,羊浪村兩委將全村286戶、1234人,分成了四個片區,每戶出一個勞動力作為“衛生值班員”,并簽訂責任書。村里的衛生有人打掃了,村民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自然也就高了。
環境整治是場“持久戰”,為解決農村衛生區域廣、清理難度大的問題,該村還推行了分區包片制度,將全村分成四個片區,每周各片區都會組織村民大掃除,由村兩委及四個片區小組長組成的檢查組,分別對四個片區的衛生進行交叉檢查,互相查找問題,在真正“紅了臉”后推進全村的衛生工作。
現如今,走進羊浪村,村里的道路寬闊了、村莊綠化了、村容整潔了,保潔習慣已成村民自發行為的常態。(張燕 彭杰 薛華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