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演出大有收獲
回家辦起“農家樂”
小黃各歌隊之間的定位、發展方向不一定是一樣的,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將小黃侗歌發揚光大,保護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因為此,平時沒有演出時,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唱歌,交流經驗。有時候大齡歌隊教幼齡歌隊,或者是各個歌隊之間相互切磋。村民們不忙碌的時候,歌往往要唱到深夜。

鼓樓是小黃人經常練歌的地方
除了保護民族文化,對外演出也是各歌隊重要的職責。從江縣旅游局局長周志軍說,由于小黃名聲在外,每年都有政府部門、外地商家、組織機構邀請這里的侗歌隊去演出。也有的侗歌隊自己外出“闖市場”,尋求商機。

小黃的村民在唱歌
根據從江縣旅游部門掌握的情況,目前小黃各侗歌隊,活躍在全國各地,有的出入大賓館、酒店演出,有的應邀參加各地政府舉辦的各類活動。還有的活躍在景區,成為了民族歌舞表演的中堅力量。“據我們了解,省內的梵凈山景區等就有我們小黃的演員。”周志軍說。
辛勞的演出是有回報的。據了解,小黃侗族隊,應邀到外地演出,差旅和到演出地食宿的費用由邀請方承擔,此外,每人每天還有150元至200元不等的演出費。這樣一年下來,一個侗歌隊會有上百萬元的收益。“每個侗歌隊有幾十號人,分配下來,每個人能拿到幾萬元。”周志軍說。
對外演出既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也富了當地群眾。小黃有名歌手吳仕英和幾位姐妹現在經營的名叫“侗鄉映象”的農家樂,這農家樂就是她們這些年靠外出演唱侗族大歌賺來的錢回鄉開辦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