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習近平同志曾經說過,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群眾工作會有不同的具體特點。做好群眾工作,就要注意研究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就要積極應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的嚴峻考驗,既與時俱進、乘勢而變,又堅守原則、把握根本,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開拓群眾工作的新境界。
群眾利益無小事。習近平同志說: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利益無小事。為人民謀福利,就是共產黨人的根本任務。馬克思說過,人們奮斗的一切,都跟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正當合理的利益要求,不論大小,都應該充分肯定,都應當熱情關心,都應當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現代社會發展協同性、關聯度增大的角度看,一個問題發生在一個或幾個人身上,似乎問題不大,但不認真加以解決,就可能成為大多數人的大問題。做好群眾工作就要辯證看待群眾的“大事”與“小事”,站在群眾的立場,從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群體利益和個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結合上,努力為人民服好務。
引導能力要求高。群眾工作也包括思想教育、思想引導工作。在人們獨立意識、自主意識與日俱增的新情況下,做好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引導能力的要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高,難度都大。提高做群眾工作的引導能力,首先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同志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是調查研究,搞清楚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才能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提高做群眾工作的引導能力還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普及能力,提高和群眾溝通的能力。要善于用群眾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話,說群眾聽得進的語言,和群眾叫得開門、說得上話、辦得成事。
真摯感情動人心。“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心理學揭示的一種普遍現象,它來源于一個古老的故事: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雕了一座少女像,完工之時,他發現這個少女是那么美麗迷人,就深深地愛上了她,向石人捧上一片深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石人最后竟然活了。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人的真誠情感對別人潛移默化的力量確是客觀存在,也是不可估量的。做好群眾工作離不開對群眾的真感情。習近平同志說,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層做工作,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那是一種溫暖。這一點,老百姓心里很清楚。“一枝一葉總關情”,干部帶著感情去做事,群眾感受就不一樣。做群眾工作就要培養、鞏固和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眾的公仆和學生,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作風示范是實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的作風對群眾的影響至關重要。領導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作風正、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群眾就會贊許你、擁護你、追隨你。如果自身作風表現不佳,說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只顧自己享受,不管群眾冷暖,群眾工作也很難做好。打鐵還需自身硬。群眾要聽領導怎么說,更要看領導怎么做。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先做到、做好。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這是真理。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從自身做起,帶頭轉變工作作風,給全黨帶了一個好頭。領導只有一馬當先、率先垂范,才能為做好群眾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平正義需體現。如今,人們不但有滿足物質利益、發展民主政治、豐富文化生活的追求,還有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這是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也為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我們做群眾工作,也要體現機會平等、優劣評判公正,讓人們感到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個個都有因做好工作而得到褒獎的權利。只要我們處處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群眾就容易理解我們工作中的難處,就會諒解我們工作中的失誤。因此,在群眾工作中體現公平正義,不是難點,而是亮點,公平正義為做好群眾工作拓展出新的空間。
現代方法巧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了、拓展了,群眾工作也應當巧用現代方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群眾工作也就要把它作為一個新的紐帶和載體。做群眾工作的領導者和工作者要把握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學習網絡技術,運用網絡語言,掌握網絡溝通技巧,了解網民心理需求,適時引導網絡輿論,引導網民理性表達、堅守底線,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現在,使用手機的人比使用電腦的人還多,因此,還要重視發揮手機作為群眾工作的載體作用。善于利用手機發布信息、安民告示,引導輿論。總之,要積極探索和運用新的載體、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發揮即時、廣泛、靈活的優勢,以贏得群眾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提高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
服務管理不可少。把服務和管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好群眾工作。輕視服務、重視管理的做法不可取;不要管理、只講服務的做法也不行。兩個極端都是形而上學的片面性,都必須反對。把服務和管理結合起來、做好群眾工作,一要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二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群眾工作始終,用制度管人管事,發揮制度更帶根本性、原則性、整體性、長遠性的功能。三要做到在服務中體現管理、在管理中保障服務,在服務創新中加強管理,在管理創新中更好服務。
環境熏陶見成效。人首先是環境的產物。群眾工作既要強調主體的力量,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也要發揮外部環境的影響功能,利用環境造成一定的觀念影響、知識影響和輿論影響,潛移默化地達到服務、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如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城市中的雕塑、公園里的人文景觀、公路上的廣告牌、校園里的宣傳欄、街道社區里的展板等,都可以起到教育群眾、影響群眾的積極作用。環境影響是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不可忽視的新特點,我們應積極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和載體營造這一環境,凈化這一環境,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執筆:蔡永生;文載《求是》2013年第18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