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曾經水源充足的井不下雨就會干枯
近日,記者接到當地群眾的報料,趕赴平初村采訪。還未進村,就看到了村民動用拖拉機、摩托車以及馬匹往村子里運水。“村里沒有水,我們只好到鄰近的萬潮鎮以及爐山鎮的洛棉村去尋找。”正在運水的村民們說。
平初村主要的飲水點在村小學的隔壁。記者在此處看到,水井已干枯,井底巖石裸露。水井的門前是排水溝,排水溝里連一滴水珠的影子也看不到,溝底局部已出現裂縫。“今年,其他地方的旱情出現在7月份,而我們平初村則在5、6月份就開始了,這口井,完全干枯已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村支書潘光麗說。
“以前的平初,是一個水源十分充足的地方。”53歲的老村干劉燦祥說,據村里的老人講,解放前,村小學旁的水井,像一個大溶洞,水流如注,有村民進入井下探秘,結果被淹死,眾村民去打撈,只撈到了一只斗篷。據劉燦祥回憶,當年除了人畜飲水,還用于灌溉,村里超過50%的耕地全靠它來供養。
但是,不知何故,這口井在20年前逐漸變小,后來竟然發展到隔10天左右不下雨,水井就干枯的地步。“一般來說,每年的3月至6月,人畜飲水問題不大,但6月份以后,降雨量明顯減少,干旱的情況就會出現,這種現象持續了20多年。”劉燦祥說,村民們經常說,平初干旱已有20年的時間。
解決新水源政府正在協調
平初村井水為何會“失蹤”呢?“地質部門曾經到我們村搞勘探,所以大伙猜測,水源消失可能與此有關系。”劉燦祥說,當然,明確的原因需要進行科學的勘察鑒定。
由于常年缺水,今年起,當地村民便在村寨四周尋找新的水源點。目前,已發現了兩處,一處在銀洞煤礦內,另一處在該村一個叫將軍石的地方。但是,這兩處飲用水源地勢低矮,要實現正常供水,必須修建至少兩座抽水站,將耗資上百萬,村民們沒有能力興建,只能寄希望于政府。
“目前,我們已向各級政府呈遞了報告書,請求資金扶持。”村支書潘光麗說,凱里市委、市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此很重視,正在協調資金解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