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8月22日,貴州環保市場需求及環保產業發展研討會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環境投資聯盟、貴州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百余專家、學者以及環保產業的企業家濟濟一堂,在解析貴州環保產業振興策略的基礎上,共同探討貴州環保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踴躍討論貴州環保市場發展空間,為貴州環保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GDP總量偏低、產業程度低一直是阻礙貴州環保產業發展壯大的攔路虎。據貴州省環保廳2012年調研數據顯示,2011年貴州環保從業單位516家,環境服務企業139家,生產企業16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高技術人員稀少。2011年環保產業銷售收入4.3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7600萬元,環境服務業收入16.57億元,利潤不到1.97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品銷售收入69億元。
為更快打破環保產業發展的局限,持續推進工業強省戰略,省環保廳、貴陽國家高新區、白云區合作共建了總規劃面積39.97平方公里的省級一類工業園區貴州環保生態產業園。
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中共貴陽市白云區委書記丁雄軍在會上針對環保產業發展趨勢從行政、體制、管理三個方面提出要用創新推進環保產業園建設,據規劃,到2015年,環保生態產業園將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稅收15億元,聚集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0個,擁有各項環保專利10項以上。數據顯示,2012年,環保生態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53.61億元,今年1—7月完成產值36.53億元。要實現2015年目標,集群化發展,完善產業鏈,實現量變到質變的提升勢在必行。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貴陽應該抓住機遇,促進環保產業形成集群,未來貴陽的環保產業將大有可為。
相關閱讀:
8月1日,國務院印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作為一個典型政策法規驅動型的產業,《意見》出臺對環保產業發展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而對于建設中的貴州省環保生態產業園而言,更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新機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