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對癥下藥,讓城市“血脈”更加暢通
——貴陽市道路交通車輛科學管理見成效
緩解城區擁堵 決策者打出“組合拳”
貴陽市公安交管局總工程師李永前,長期從事交通管理研究、規劃、設計工作,對貴陽市的交通狀況整治有深刻的見解。和記者一見面,他就講起兩年前他參與處理一件堵車經歷。
有一天,都已經晚上2點了,在黔靈公園門口到瑞金北路上,因一輛大貨車發生故障,造成交通堵塞,致使周邊很大范圍內交通秩序出現混亂。交管部門下了好大功夫,調集大量警力,在一環線內進行整體疏導調整,才使交通恢復正常。
李永前說,那幾年,在貴陽中心城區,一場大雨、一次交通事故等不確定因素,都可能誘發全市大面積交通癱瘓。
資料顯示,貴陽市老城核心區面積僅有9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50多萬,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5.1萬人。近五年來,貴陽市每天新增的車輛入戶數量在200輛左右,到2011年,全市登記的機動車擁有量已經超過了50萬輛。每天在老城核心區出行的車輛,大大超出了道路的承受能力。專家介紹,機動車在怠速(慢速行進或停車處于發動狀態)的情況下,排放的污染尾氣是勻速情況下的4倍。因城區車輛擁堵,眾多車輛長時間在城區道路上怠速緩行或停滯,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也在急劇增加。
因為城市擁堵,公交車和出租車服務水平下降,導致一些人增加了自己購車出行的愿望,由此更進一步造成城市的擁堵,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出現苗頭。
貴陽市老城區道路交通管理面臨平衡失調、不堪重負的嚴重問題,給貴陽市的決策者敲響了警鐘。貴陽治堵刻不容緩。
2011年7月11日,貴陽市以政府令形式頒布實施《貴陽市小型客車專段號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今后沒有取得專段號牌的車輛不能進入貴陽一環。同年9月,又開始實施尾號限行措施和外地車“開三停五”措施。對臨時通行老城核心區的外地車輛,實行最長三天的可通行時間以及最少五天的禁行間隔管理。
搖號政策將車輛牌照與車輛通行權有機結合,不僅體現了對老城核心區的保護,確保有限道路資源為絕大多數市民服務,推動城市公交良性發展,同時也避免對外圍區域發展造成影響,有助于減少城市對老城核心區的過度依賴,推動城市總體協調發展。“開三停五”限行政策是搖號政策的一部分內容,是為了保障外地車輛到貴陽市的基本通行需求,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出現貴陽本地人到外地購車入戶后長期在貴陽使用的尷尬局面。
實行搖號和限行措施后的第二個月,2011年9月,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貴陽召開。沒有相對集中的比賽場地和運動員住地,最多一天有700多個車隊在貴陽老城區通行,這樣的交通環境,相對于其他城市大型活動舉辦絕無僅有。盡管這樣,貴陽市老城區交通還是經受住了考驗,沒有任何一項活動、賽事因交通通行受到影響,活動成功舉辦充分體現了城市全面治理交通擁堵的工作成效。與此同時,貴陽市交管部門按照“一時一策、一地一策、一事一策”的基本思路,有針對性地推行緩解交通擁堵的“組合拳”,老城核心區道路平均行程車速由13.7KM/小時上升至7.6KM/小時,路口堵塞率降低約70%,高峰回落時間減少約30分鐘。
2011年7月實施搖號措施以來,貴陽市新增小客車9.8萬余輛(其中,普通號牌小客車5.5萬余輛,專段號牌小客車4.3萬余輛),有效控制了進入老城核心區可通行車輛大約8萬余臺左右。
記者實地體驗 高峰期路口不梗阻
7月14日下午5點58分,貴AU2408號公交車進入火車站公交1路站臺。司機鄧擁勝熟練打開前門,熱情招呼乘客上車。這是他今天最后一班車。朋友在等他參加周末聚會。他希望一路暢通。
6:04時,貴AU2408緩慢駛出站臺。記者也在這輛車上。
過完遵義路與解放路交叉口的紅綠燈后,除了大十字、噴水池、紫林庵等路段有些緩行外,其它路段都暢通無阻。
7點57分,貴AU2408回到起點站火車站,用時59分。
15日上午7點50分,貴AU2401好公交車從始發站(火車站)發車,8點46分,貴AU2401回到火車站,用時56分。
司機王軍說,實行汽車尾號限行后,貴陽城區交通比限行前要好得多,市民出行也方便多了。
王軍的說法得到貴陽公交南明1路車隊隊長羅海希的證實。羅海希是位駕齡近20年的老公交。2002年起,羅海希成為1路公交車的一名駕駛員。他說,那時發車收車時間跟現在一樣,都是早上6點發車,晚上11占收車,但那時道路暢通無阻,每天能跑17、8趟。從2008年開始,由于私家車數量逐日攀升,貴陽城區道路出現擁堵。最惱火的時候是2009年至2010年,這是貴陽最擁堵的時候,跑車趟數每天從17、8趟減到13、4趟。
貴陽實行限行后,一環內交通擁堵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羅海希開的1路公交車趟數變多了,由堵車時每天的13、4趟增加到每天16、7趟。
除了1、2路公交運行時間減少,從油榨街開往黔靈公園的16路公交車司機整體運行時間,平均也要少6分鐘。隊長姜迪說,限行后,很多公交車的運行時間都會減少5到10分鐘。
噴水池路口,是貴陽市老城的中心區,也是貴陽最繁華的商業區,中華路和延安路兩條主干道在這里相交,車流的繁忙不言而喻。
“限行前,這個路口早上7時30分就已出現高峰,晚高峰期從下午3點就開始出現,一直要持續到晚上7點,有時甚至到晚上8點,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貴陽交警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錢維,談起原來的噴水池路口,他就一個詞,“惱火”!
7月15日早7時30分,記者來到噴水池路口,部分早起的上班族已在路上,此時路口各向的車輛都還較少。
“周一和周四高峰時段,是每周交通壓力最大的兩天。”24歲的執勤交警曹天中告訴記者,如今噴水池路口工作日的早高峰,要到8時許才會有所體現。
果然,到了8時許,記者發現噴水池路口四個方向的來車開始逐漸增加,車輛遇紅燈等候,最多時也就30多輛。紅燈轉綠后,等候的車輛依次前行,基本能在一個信號周期內全部通過。直到8時30分,路口車流量沒有再明顯加大。當天噴水池路口的早高峰時段基本結束。 位于瑞金路和延安路兩條主干道的交匯處,臨近老客車站和市西路,幾所學校在附近,帶給紫林庵路口的,曾是不堪重負的交通壓力。
15日早上7時50分許,記者在這里觀察,車流量開始加大,紫林庵路口附近道路出現緩行,延安中路噴水池方向來車開始出現排隊,車尾接近城基路口。排隊等候兩個信號燈周期,車輛基本能通過紫林庵路口。
“這就是現在紫林庵路口早高峰時段的常態。”執勤民警宋柯輝告訴記者,隨著搖號和尾號限行,紫林庵路口工作日高峰時段的車流輛有所減少,工作日早高峰一般從早上7時50分許到8時30分許就結束了。早高峰期間,最長等待三個信號燈周期,車輛就能通過紫林庵路口。到9時許,路口交通完全恢復正常。
公交提升服務增效 市民享受暢通實惠
“路暢通車不擁堵,乘客省時我輕松。兩年前,我在貴陽市內跑出租車,一個小時最多只能跑到3.5趟,車多路堵,通行速度慢,市民都不愿意坐。這兩年,平均每小時可以跑到4趟以上,有時還會超過5趟。運營起始時間縮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了”貴陽市公交公司出租車駕駛員陳文松和記者一見面,就開始算起了他的生意賬。
他說,貴陽市推行車輛號牌限行和“開三停五”措施后,進入老城區的車輛明顯減少了,出租車行駛速度明顯提高,每趟接送客人的時間可以節約3分鐘,每天跑車里程數可以提升30公里以上,由于車速提高,100公里油耗也從原來的7.5至9.5升下降到現在的7至9升。綜合測算下來,平均每天可以增加收入好幾十塊錢。
“中心城區車輛限行方案實施以來,乘坐公交車的市民和貴陽市公交公司是明顯的受益者。2012年我們的日客流量就比2011年增長了30萬人次,這是非常不得了的一個數字。”貴陽市公交運營公司運營部副部長沈林用一串數字闡釋她的結論。
沈林說,在城市的服務當中,公交車輛的運轉時間是最多的。限行方案實施后,貴陽市的公交車行駛速度從2011年的每小時行駛13公里到現在每小時行駛18公里,在提速上得到了很大改善;每一趟車的一個周期運營時間平均節約了5分鐘,就是這短短的5分鐘,我們就可以多增加運營班次為社會服務,我們現在一天大概是1320班次,這就是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于運營速度提高、班次增加,滿足了科學安排公交線路車輛的需要,我們減少了160輛車的新增投入,僅此就節約6000多萬的成本。
沈林還告訴記者,限行方案實施后,公交線路暢通了,市民乘坐公交的要求也提高了。為此,公交公司及時調整服務規劃,提高服務質量,增加了220輛高檔氣電混合車,實現了在貴陽市所有的兩公里以內能夠通大公交車的地方全覆蓋,結合市民對晚間出行的需求,在烏當區、白云區、花溪區、二戈寨等方向增開了夜間線路,行駛時間至凌晨一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群眾的出行需求。
機動車排污量減少 空氣質量越來越好
除了讓老城核心區的交通保持穩定外,搖號、限行措施與貴陽市于2010年10月開始實施的黃標車限行措施一起,對提升老城核心區的空氣質量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為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來積極貢獻。
“近兩年來,貴陽市空氣質量改變明顯是有目共睹的,這與貴陽市推行車輛限行措施,開展對機動車治理工作有著直接因果關系。”貴陽市生態文明委員會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廖飛瀑向記者道出了一組相關的數據。
2012年貴陽市的空氣環境質量全年優良率到達95.9%,比2011年增長了0.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到達I級的天數比2011年增加了29天,達到了109天;可吸入顆粒物為主要污染的天數比2011年減少了30天。
廖飛瀑以淘汰“黃標車”(指尾氣排放量達不到綠色環保標準的老舊汽車)為例,舉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根據檢測數據表明,一輛“黃標車”的尾氣污染排放量,相當于28輛尾氣排放達到綠色環保標準的新車排放量。2010年貴陽市統計的黃標車的占有率到達8%—10%,也就是說那時有4萬多輛黃標車。限行措施規定,符合條件的老舊車更新,可以保留原號牌。這個政策的推進,滿足了一些市民車輛更新的需求,加速了老舊車輛的淘汰。2012年年底,貴陽市黃標車占有率降到了6.65%,淘汰了2萬多輛黃標車,相當于減少了40多萬輛新車對空氣的污染。
據初步測算,由于車輛通行總量的降低相應減少機動車主要污染物NOX1096.2噸/年、HC858.3噸/年、CO8204.8噸/年以及總顆粒物排放量61.1噸/年;由于加快了老舊車輛報廢更新相應減少機動車主要污染物NOX8578.89噸/年、HC1548.03噸/年、CO903.2噸/年以及總顆粒物排放量190.52噸/年;由于通行狀況改善,車輛在途時間減少相應減少機動車主要污染NOX384.88噸/年、HC 336.41噸/年、CO 3386.99噸/年以及總顆粒物排放量18.24噸/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