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每月不少于20天 協調項目4500余個
貴州“大領導”當上“小村官”
《人民日報》貴陽7月1日 “只要村民能富,我們駐村干部,甘愿多吃苦,甘愿作公仆。”57歲的貴州省龍里縣新水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肖進源不分晝夜搞調研、跑項目,干勁十足。目前,貴州全省有6000個這樣的工作組,共選派了3萬名干部深入村寨,輸送智力引擎,聚合各方資源,幫助農村盡快實現全面發展。
貴州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度最大的省份。省委書記趙克志說,現階段在貴州“中國夢”的具體體現,就是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貴州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堅持開展干部駐村活動,就是要重心下移惠及基層,打好農村扶貧攻堅戰,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讓干部更加接地氣,牢固樹立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開展干部駐村活動,貴州已持續3年,一年一個主題,一年比一年深入。2010年底,正式開展“四幫四促”活動,要求干部深入基層,幫助學習領會精神、促進思想統一,幫助理清發展思路、促進科學發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增比進位,幫助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2012年深化“四幫四促”活動載體,開展“部門幫縣、處長聯鄉、干部駐村”工作;2013年在堅持“幫縣、聯鄉”的基礎上加大“駐村”力量,組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3年來,全省共有6萬余名干部奔赴基層推動發展、服務群眾。
從“四幫四促”到“干部駐村”,貴州干部下基層的機制更加完善、投入更加有力、保障更加健全。原來只要求處級以上干部每年至少有1/3的時間到基層幫促,現在,要求所有省級干部都有幫扶聯系點,省直部門一對一幫扶全省88個縣(區、市、特區),千余名處長一對一聯系全省1446個鄉鎮。駐村干部從1人增至5人,駐村時間增加到每月不少于20天,駐村工作經費從各部門解決變為省里每年給每村撥2萬元。
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的選派和組建,科學而有針對性。貴州全省17672個村寨,每年集中力量幫扶6000個。其中,選擇六成的后進村進行幫助脫貧改貌,三成的中等村給予促進發展提高,一成的先進村則加以扶持引領。駐村干部自覺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各顯神通。
六盤水市鐘山區文明辦副主任、汪家寨鎮吳家寨村駐村干部覃宇駐村進入第四年,期間四處“求人”,先后為村里爭取150萬元資金修路,爭取20萬元修繕便民服務大廳,爭取1500多萬元的中草藥種植項目,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奔小康的“引路人”。
截至目前,全省駐村工作組共協調項目4500余個,籌集發展資金3.6億元。
做好駐村工作,關鍵在做好群眾工作。駐村干部在實踐中摸索出很多“獨門絕技”。如“一線工作法”,即工作組在一線接訪、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干部在一線成長、工作在一線推進;如當好“六員”,即調查員、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調解員、助推員。
“今后,貴州干部駐村還要一年接一年。”省長陳敏爾表示,駐村干部真正做到了和百姓同吃、同住、同發展,真蹲實駐,苦干實干,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觀念、新思路、新氣象。(龔金星 汪志球 黃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