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記者從都勻市創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市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起,都勻市大幅提高村(社)官“薪水”,其中城市社區干部基礎報酬正職由原來的1000元/月、副職900元/月、績效報酬200元,調整為正職2636元/月、副職1800元/月,績效報酬600元;兩委委員補貼由500元/月調整為1000元/月。農村社區干部正職補貼1600/月,副職1200/月。社區每年工作經費從原來2萬元增加到3萬元,并將社區干部養老、失業、工傷、生育、醫療等5項社保列入財政預算,極大調動了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都勻市有總人口約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主要分布于2274平方公里的16個鄉鎮5個辦事處99個農村社區27個城市社區。村(社區)干部是基層農村(社區)各項工作的具體承擔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形象地概括了村(社區)干部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重要性。然而長期以來,這些“兵頭將尾”待遇非常低,導致許多村干部把村上的事捎帶干,把大伙的事當副業干,致使村(社區)里工作滯后緩慢。“工資待遇低、沒勁頭;管理隨意性,沒盼頭;政治地位低,沒干頭”等現象曾在都勻城鄉社區干部中普遍存在。
針對這樣村(社區)干部待遇低、工作保障低、不想干、干不好等問題,都勻市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決定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和制定新政策,真正使那些愿干事、干成事的村(社區)干部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工作中有盼頭,個人價值上有追求,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活力,真正能安心地“想干事”。
于是,都勻市首先建立村(社區)干部報酬逐年增長機制,激發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社區)干部報酬一般由基本報酬、考核報酬(獎勵)等構成,并隨著市級財力的增長作適當調整。所需經費列入市每年財政預算,確保資金到位,基本報酬定期發放到個人。每年社區工作經費從原來的2萬元增加到3萬元,保證社區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同時,都勻市組織部門采取“兩推一選”、“公推直選”、“海選”等方式產生社區干部,推行社區干部交叉任職、支書主任“一肩挑”。2013年,全市27個社區共有203名社區干部,其中9個社區實行支書、主任一肩挑,20個社區兩委委員交叉任職53人。拓寬優秀社區干部的發展空間,加大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考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力度,對年紀較輕、文化程度較高、特別優秀的村(社區)干部,每年在公開招考鄉鎮事業干部中設置一定的職位進行定向招錄,目前有12名村(社區)干部通過招考錄用為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每年開展一次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先進基層黨組織評選表彰活動;各級黨委、人大、政協等機構換屆時積極推薦優秀社區干部作為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全市已經樹立了曹嘉萍、許桂英等優秀社區干部標桿,樹立了龍潭社區、百子橋社區、劍北社區、廣惠社區等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示范點。
都勻市還對村(社區)干部實行績效管理制度,從強化和改善管理入手,制定村(社區)干部量化標準考核辦法,將目標任務分解量化到每個崗位每個干部,對村(社區)干部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百分制考核,結果與工資掛鉤,并作為村干部提拔任用和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對考核等次評定為“優秀”、“稱職”、被評優評先的,當年績效報酬100%發放;對考核等次評定為“基本稱職”的,當年不得“評先選優”,當年績效報酬計發80%,鄉鎮(辦事處)黨委主要領導與評定為“基本稱職”的干部進行個別談話,幫助查找原因,明確整改方向;對考核等次評定為“不稱職”的,其當年績效報酬全部取消,誡勉期為6個月,若整改不力,按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組織處理,形成以實績論成敗、憑實績得實惠的機制,解決了村(社區)干部動力缺乏、崗位吸引力下降的問題,激發了村(社區)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
收入有了充足保障,養老沒了后顧之憂,政治地位也明顯提高,使都勻市城鄉社區“一把手”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強,由過去不愿干、不想干、逼著干變為搶著干、比著干的新氣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