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于14日從貴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貴州省計劃分三個階段開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其時間將持續至2016年10月。
可移動文物指館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又可分為國家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單位為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或民間收藏等。
中國西部省份貴州曾出現過盛極一時的夜郎文化,還有著苗、侗、彝、水等眾多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化……但由于貴州省文物數量多,范圍廣,造成大量文物流失破壞。目前,貴州已加強對文物保護,重點國保文物單位增至71處;海龍囤獲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時已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程序;百村保護計劃、以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為代表的非物質文物遺產保護更有可喜收獲。
為加強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貴州省人民政府近日下發《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貴州省政府將建立由分管副省長負責的貴州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機制,對貴州省行政區域內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等各類國有單位所收藏保管的國有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
談及本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專家指出,此舉有利于摸清可移動文物家底,有利于擴大文物保護范圍,加大保護力度,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整合利用文物資源,促進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效發揮文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據了解,本次分前期培訓、試點,中期調查、認定,后期整理、公布成果三個階段,其時間持續至2016年10月。(記者 張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