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編者按:2006年發生的因救人反被誣陷的南京“彭宇案”讓國人在看到倒地老人時經常側面而過,并引發了一場“老人倒地該不該扶”的檢視道德觀的大討論。2013年7月16日,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籍一位叫張旭的28歲海警,在人民群眾生命處于危難之時,用實際行動,給出了共產黨員如何為民的有力答案。“向張旭學習——聯系群眾積累正能量”的倡議正在全社會廣泛傳播,讓我們通過中國青年網“學習‘張旭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系列報道,了解這位年輕共產黨員短暫而光榮的一生。
“學習‘張旭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系列報道之六
“最美海警”張旭事跡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網上傳播正能量
2013年7月16日,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籍一位叫張旭的28歲海警,返鄉探親期間為救落水群眾英勇犧牲,此事經中國青年網連續報道后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7月26日,共青團河南省委追授張旭“河南省見義勇為青年英雄”榮譽稱號。此事對青年人有怎樣的啟迪作用,黨群關系在新時代有怎樣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人士。

張旭和家人,曾經幸福的一家三口。資料圖
郭明義:時代在變 愛和奉獻永遠不變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當代雷鋒”郭明義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轉發了張旭的先進事跡,他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聽到這個事跡,“非常感動”。
退伍多年來,郭明義身邊一直珍藏著一本1973年版的《雷鋒故事》,這是他觀照自身的鏡子,也是拿來考量社會的標準。他欣慰地說,“現在黨員舍身救人的事跡很多,當代‘雷鋒’隨處可見,他們大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可以說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斥著正能量。”
張旭出生于1985年,是一位典型的80后,事發時已經有了一個美滿家庭和一個剛剛兩歲的可愛兒子。此事再次引發了80、90后“精神信仰”的大討論。
在郭明義看來,所謂80后、90后“信仰缺失”、“垮掉的一代”,其實是公眾的誤讀。在他眼里,這批新時代的青年人有著更高的素質和覺悟,以及更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只要給他們平臺和機會,他們就會比前人做得更加出色。青年無論在何時都是時代主流,都要扛起時代大旗,都要勇于承擔民族大業。”郭明義說。
“有些人認為時代變了,我們的黨員和黨群關系也變了。這是不對的。不管你是20歲,30歲還是50歲的共產黨員,黨章的內容和行為規范都是一致的,對黨員的選拔和要求也是一致的。克己奉公,廉政為民,不論何時都是黨員精神的恒定內核。在新時代,這種精神并非減弱,而是更加發揚光大。”
“所謂80后、90后,在我看來也只是人為設定的障礙和隔閡,不論你出生在哪個年代,舍己為人,無私奉獻,始終是做人的本分和精神追求,是我們不能丟棄的民族美德。這種人為地將青年分群分割,貼標簽的行為,我認為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因為‘青年’才是我們共同的名字。在這方面,張旭就是最好的榜樣,他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只有在黨的培養下,才能產生如此優秀的青年,而這,必將成為民族的脊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