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6日消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催生一座座高層建筑拔地而起,電梯成為“水泥森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近年來,內地城市電梯傷亡事故屢有發生,凸顯監管與維保鏈條的“脫節”,為電梯安全敲響警鐘。
14日,西安紅廟坡幸福家園小區發生一起電梯墜亡事故,55歲的杜女士在電梯門打開后順勢邁入門內,而此時電梯的轎廂并未到達,杜女士順著電梯井從15層跌落,當場死亡。15日,深圳一大廈電梯發生事故,醫院女實習生被夾身亡。兩天內兩人殞命電梯令人唏噓。
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數據顯示,中國電梯的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均位列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底,有在用電梯201萬臺,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如何保證電梯運行安全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012年9月13日,武漢一工地發生載人電梯從百米高空墜落事故,造成19人死亡;2013年1月28日,上海淮海中路一家公司的員工跌入電梯井致死。而5月14日、15日內地接連發生的電梯安全事故,是安全監管之失還是責任劃分不明?“奪命梯”頻繁上演發人深省。
據了解,2012年內地發生的36起電梯事故,導致28人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違章作業、勞動保護措施不當、不正確使用等。
記者在網上搜索“電梯安全監管法規”一詞,相關內容有580萬條之多,內地多個城市都頒布過電梯安全相關法規,卻未使電梯安全事故“踩剎車”,執行力成為制度落實的掣肘。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要求,應對電梯每15天進行一次維保,但部分中小規模的維保單位在培養和挽留高水平技術工人方面短板明顯。許多維保公司為了節省經濟成本,在維保過程中“偷工減料”致使安全隱患增多。
目前,西安正在進行為期一周的電梯安全大檢查,重點內容包括電梯是否在檢驗合格有效期內,電梯維護保養是否規范,在客流高峰時段是否安排專人值守,引導乘客有序乘梯等。但就在全城電梯進行“體檢”之時,發生了電梯墜亡事故,不能不引發公眾質疑。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曾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將通過加強相關立法,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推進建立以制造企業為主體的安全責任體系,不斷提高電梯技術保障能力和手段,將風險降到最低。 (張一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