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乘電梯時,很多人都習慣仰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為什么會這樣呢?有什么心理效應在背后起作用呢?實際上,這種行為與我們的“私人空間”有著很大的關系。

乘電梯時總仰頭往上看(東方IC/供圖)
有一天,乘電梯的時候,我和往常一樣,仰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突然意識到:為什么我每次乘電梯的時候都會仰著頭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他們竟然和我一樣,也都仰著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難道顯示的樓層數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嗎?其實這都是“私人空間效應”在作怪!
所謂的私人空間,是指在我們身體周圍一定的空間,一旦有人闖入,我們就會感覺不自在。人需要私人空間,對他人侵入這一空間,會作出各種反映,這種反映叫做“私人空間效應”。一旦有人闖入我們的私人空間,我們就會感覺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間的大小因人而異,但大體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
電梯是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在電梯中,人與人的私人空間出現了交集,也就是說互相感覺到對方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所以會感到不舒服,都想盡早離開電梯這個狹窄的空間。向上看正是想盡快“逃離”這個狹小空間的心理的表現。
此外,盯著顯示樓層的數字看,不只是為了確認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樓層。當我們急于離開這個狹小空間時,不停變換的數字能讓我們感到電梯在移動,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進,從而緩解焦急的心理。
心理學家海杜克研究這一現象后也指出,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個“氣泡狀的空間”,他稱之為“私人空間”。“私人空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且會隨著人體的移動而移動,但它卻有潛在的邊界,一旦有人進入這個邊界,個人就會產生不快感,并會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
心理學家海杜克研究這一現象后指出,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個“氣泡狀的空間”,他稱之為“私人空間”。“私人空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且會隨著人體的移動而移動,但它卻有潛在的邊界,一旦有人進入這個邊界,個人就會產生不快感,并會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心理學家同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彼此陌生的情況下,第一個走進一間空房間的人總是找一個靠墻角的位置。第二個進入者則找一個與第一個人差不多相同大小的空間距離的位置坐下。第三個人則會坐在與一、二兩者距離相當的位置上。
和在電梯中一樣,在擁擠的地鐵中,人也會采取類似的行為模式,這就是坐座椅的位置。當很多人涌入一節空車廂之后,長座椅的兩端先被人坐滿,而座椅的中央后被人坐滿。這種行為也是由私人空間意識引起的。靠邊的座椅,只有一側與別人接觸,因而大多數人都喜歡坐在這里。萬一不小心睡著了,還可以減少倒在別人身上的幾率,用手機發短信時也不用擔心別人偷看。
私人空間的大小因人而異,大體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人的私人空間會根據對象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如果對方是親近的人,私人空間也許會縮小到0.5米,但如果是不喜歡的人,也許會擴大到2.5米。而對于憎惡的人,則會敬而遠之。據調查數據顯示,女性的私人空間比男性的大,具有攻擊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間更大。
總之,周圍的人越少,我們就越自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