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密4農民認“尸骨”親戚 賺“死人錢”被判刑
利用造假墳、挖他人真墳來騙取土地征收補償款,是目前農村暗流涌動的一種詐騙犯罪形式。但還有一些人,為了騙錢不計后果,竟然偷挖他人墳地冒充自家親人尸骨,企圖騙取公路征地拆遷款。2013年5月13日,記者從河南省新密市檢察院獲悉,經新密市檢察院提起公訴,企圖靠認“尸骨”親戚賺“死人錢”的被告人張大濤、張建營、馮戰衛、張敏均被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6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罰金。
現年46歲的被告人張大濤與49歲的張建營、47歲的張敏均系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灣子河村農民。其中,42歲馮戰衛系河南省新密市西大街辦事處青石河村農民。
據新密市檢察院檢察官介紹,2012年3月份,鄭州準備開始修建鄭州至登封快速通道,新密市城關鎮灣子河村在征地拆遷范圍之內。按照相關政策,附近村民們的田土、建筑物以及祖墳都有相應的補償款。因沿途涉及多座墳墓要搬遷,尤其是很多墓主的后代不住在本轄區內,加之年代已久,無法確認和查找。當地工作人員只好以公告的形式發出遷墳公告,告之涉及墓主的當事人前來認領。公告發出后,沿途的古墳新墓都陸續有人前往相認,唯獨一個在灣子河村十四隊地里一處老墳地一直沒人來認。張大濤、張建營、馮戰衛、張敏等人看見該墳地無人認領,也無人前來上過墳,便起了邪念。隨后,幾人找到在新密打工的外地人陳書偉,由其向灣子河村委聲稱十四隊地里的這處老墳是自家的墳地,準備挖開后冒充自家親人尸骨,企圖騙取公路征地拆遷款。
2012年4月4日,張建營、張大濤、張金敏、馮戰衛伙同陳書偉(另案處理)根據事先的預謀,來到新密市城關鎮灣子河村,將十四隊地里的這處屬于墳主許某祖先的老墳挖開。財迷心竅的他們共挖了五個墳頭九具尸骨,其中四個每墳兩棺、一個每墳一棺,企圖騙取每墳一棺2000元、每墳兩棺2500元共計12000元的鄭登快速路包賠款。后因墳主許某及時發現報警而未遂。張大濤、張建營、馮戰衛、張敏于2012年4月12日 至5月9日先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后取保候審。
新密市檢察院審查該案后認為,被告人張大濤、張建營、張金敏、馮戰衛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四被告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可從輕處罰。據此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經審理后支持了公訴機關的公訴意見,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張大濤、張建營、馮戰衛、張敏罰金人民幣6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
新密市檢察院檢察官郭藝輝說,鄭州至登封快速通道承載著帶動經濟發展、充當改革實驗田、引領產業優化升級等歷史重任,但在城市擴大、土地征用過程中的賠償問題上,尤以地下附屬物的賠償最為困難。而當地為趕進度往往對當地村民采取妥協政策,只要不過分,地下附屬物,報多少就認多少,工程能快一步就快一步。就是在這種政策下,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就打起了這里的主意,于是,因地下附屬物賠償問題產生的糾紛層出不窮。本案中,被告人張大濤、張建營、張金敏、馮戰衛等人就屬于此種情況,他們為了騙錢不計后果,偷挖他人墳地冒充自家親人尸骨,企圖騙取公路征地拆遷款。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人終歸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宋向樂)(線索提供:張勝利 張海濤 張聰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