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先在歷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后進行招商引資,打造項目使得地價升值獲利,為“曲江模式”。
今年清明,千年古剎西安興教寺并不“清靜”。近日,有媒體刊發“拆遷逼近玄奘埋骨古剎”的報道,引起各方爭議,焦點集中于兩個關鍵詞:“申遺”和“曲江模式”。為了“申遺”而進行的寺廟拆遷會不會最終破壞遺跡?拆遷是“申遺”所必需還是因代表商業力量一方的“曲江模式”的強力推動?
拆遷系商業推動?
據公開資料顯示,拆遷的直接理由是西安當地政府籌劃已久的“申遺”計劃。根據《西安市長安區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關于興教寺塔申遺工作任務安排的通知》的文件也顯示,興教寺面臨的拆遷直接原因確是此次“申遺”項目啟動。
然而,有媒體報道稱興教寺目前的拆遷之擾是來自此前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開發的“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曲江新區管委會迅速發布聲明澄清,稱否認參與拆遷。該聲明里提及的不參與事項是“興教寺的保護及周邊環境改造工作”。
但來自長安區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去年3月,該項目獲得當地政府同意,總投資額達到2.3億元,投資目的為實現佛教文化遺存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而不少文件材料都讓輿論開始懷疑拆遷的背后是不是有商業力量的參與。比如,第四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文化產業項目庫的官方資料顯示,規劃中的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將建設四個功能區:佛教園林區、佛教寺廟區、佛教文化區、佛教休閑區。這些材料說明和曲江新區聲明所稱的“未參與”并不完全一致,曲江方面在商業投資上是有具體規劃的。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聯系采訪了涉事的“曲江系”公司——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曲江文投”),該公司宣傳主管稱:“之前的聲明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拆遷事件與我們公司無關。”當筆者試圖了解更多該聲明要點的問題時,對方稱可以通過其他權威渠道了解。
曲江模式的隱憂
據曲江新區的官方聲明,曲江文投旗下公司大明宮集團投資建設的興教寺旅游項目于今年已經暫停,但因“申遺”需要而進行拆遷工作仍然備受爭議,爭議焦點集中于寺廟拆遷會不會最終破壞遺跡?
對于這樣的擔憂,負責拆遷具體事項的長安區民族宗教局局長張寧對媒體表示,“興教寺拆掉部分建筑是為了環境更優美。興教寺要發展,對僧人工作和生活的階段性影響有,但不是很嚴重。”
對于政府的“申遺”拆遷,知名演員六小齡童在新浪微博上稱其好友寬池法師作為寺院住持阻止拆遷無效,呼吁國家宗教局等有關機構及領導出面協調,得到15萬次網友轉發。而知名評論人楊錦麟略帶幽默地說,如果有人要把申遺當成提款機,如果有人讓申遺變成毀遺,我們就像大師兄那樣大鬧你的天庭。
不過,媒體人士鮑迪克的觀點或許代表了一部分正方人士的看法,他認為,這次興教寺被拆的全是最近二三十年修的僧人宿舍和禪堂,沒一個是文物;寺里的真正文物,就是這次申遺的幾座塔;為了申遺而拆毀文物不符合常識。
盡管正反方的意見仍停留在討論層面,關于興教寺拆遷的“真相”還沒有完全揭開,但另一大隱憂開始受到關注:曲江系主導的“曲江模式”(先在歷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后進行招商引資,打造項目使得地價升值獲利。)一直以來也飽受爭議。 此前,西安曲江文投打著“法門寺”的招牌,被爆以慈善基金會名義將各種捐獻當作收入來源,曲江系另一家公司曲江文旅[0.47% 資金 研報]也曾于去年因“財神廟上市”引來爭議。從曲江當前的聲明來看,曲江方面并未直面拆遷事件所引發的大范圍質疑,只稱事不關己,未公布更多有效的信息。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蒙湘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