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逐年上升
出生缺陷也稱先天異常,一方面是指嬰兒出生前,在媽媽肚子里發育紊亂引起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精神、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如無腦兒、兔唇等;另一方面是指出生后診斷出的身體器質性、功能性異常,如先天性心臟病等。
根據2011年《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報告》統計,近年來,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由1996年的每萬人中87.7人,上升到2010年的每萬人中149.9人,增長幅度達到70.9%。2010年醫院檢測的前5位出生缺陷種類是先天性心臟病、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腦積水和神經管缺陷。這些缺陷共占全部出生缺陷的49.1%。
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兒童殘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漸成為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國嬰兒死因中的構成比順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達到19.1%。出生缺陷還加重了疾病負擔。在社會保障水平總體偏低的情況下,出生缺陷導致的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
“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不幸的生命。”合肥市婦幼保健所所長傅蘇林說,以較常見的地中海貧血癥為例,每出生一例,就有可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30余萬元的經濟負擔,很多家庭因無法負擔,干脆選擇將孩子遺棄,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為何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不降反升?
傅蘇林分析,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主要有三個原因:遺傳、基因突變和環境影響。“所謂環境影響,不僅包括通常所說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還包括一些社會因素。比如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現在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導致早產兒和唐氏綜合征的發生率也較高。”
“客觀上,出生缺陷率上升也與近年來經濟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有關。”傅蘇林說,許多嚴重殘疾都可在孕檢時檢查出來,在懷孕28周后中止妊娠的有先天性缺陷的胎兒,占到了發生缺陷新生兒的2至3成左右。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現也更加及時,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大多數病例都在幼兒期才發現。
“不少人認為自己祖祖輩輩沒有什么遺傳疾病,孩子也應該是健康的,其實在我們發現的新生兒先天性缺陷患者中,95%以上都不完全來自遺傳,污染、輻射等都可能造成新生兒先天性缺陷。”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優生遺傳科主任吳忠琴告訴記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