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守望家園——陜西寶雞群眾保護文物特展》3月1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寶雞地區群眾自1975年以來發現的157件(套)文物精品與觀眾見面。
國家博物館的《守望家園——陜西寶雞群眾保護文物特展》昨日(3月1日)揭幕,陜西寶雞市石鼓鎮石嘴頭村村民徐海軍胸前戴著大紅花,瞅著展柜里的一組青銅器,抿著嘴樂。每逢有人駐足觀看,他就用濃重的鄉音小聲說:“這些都是我蓋房時候挖出來的寶。”
去年3月,徐海軍打算利用自家的田地蓋間新房。挖地基的時候,一批精美的青銅器破土而出。“村里人誰也沒見過這東西,我就做主給派出所打了電話。”徐海軍說,“一共挖了3批青銅器,都捐贈給國家了。”
他最中意的一件文物被他稱作“鐵床”。其實,這件長方形青銅器學名叫做夔龍紋禁。“禁”是一種放酒樽的器座,類似于酒桌。文獻記載,商人嗜酒成風,到商紂王時期達到頂峰。紂王在朝歌修建了“酒池肉林”,荒淫無度的生活導致亡朝。西周建國后,總結教訓,堅決禁止酗酒。酒要飲,又不能失度,所以,就把這種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做“禁”。
青銅“禁”價值幾何?由于傳世和考古發掘都很少見這種器型,考古界公認世界現存的“禁”不超過10件,其中一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被稱為稀世之寶。
“我剛知道這‘鐵床’叫‘禁’,放在展廳里確實挺漂亮的。捐贈出來絕對不后悔。”徐海軍話不多,問一句答一句,“再值錢,這也不是咱的。”
在展廳里,記者看到一張頒獎照片。徐海軍站在臺中央,手里捧著的榮譽證書恰巧將獎金數額擋住了。照片中其他人的獎金在5千元至1萬5千元不等。“捐贈后國家就獎勵給我這筆獎金,多少就不說了吧,都讓我媳婦兒存起來了。”徐海軍抻了抻衣角,臉漲得通紅。
至今,徐海軍的新房也沒有蓋起來,他說:“宅基地都保護好了,蓋房子不急。”
其實,在陜西寶雞地區,像徐海軍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這片富饒而厚重的黃土地上,一座座古代文化遺存的寶庫在農人耕作、基建施工甚至山體滑坡時被不經意發現。文物部門統計,累計有633組、827件文物出土,錢幣150公斤。面對豐富的地下寶藏,徐海軍等人不為利益所動,積極主動地保護文物免受盜掘之禍。
本展覽即選取1975年以來陜西寶雞地區群眾13次發現文物、保護文物的先進事跡和相關文物精品157件(套),包括扶風縣莊白一號窖藏、云塘一號窖藏、岐山縣董家村窖藏、眉縣楊家村窖藏、陳倉區太公廟村窖藏、渭濱區石鼓鎮石嘴頭村墓葬等出土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多有長篇銘文,如著名的“墻”盤、九年“衛”鼎、“此”鼎、“秦公”镈等,全面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戰國的歷史、制度、土地關系、法律訴訟等內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國家博物館介紹,此次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展覽將持續到本月底。該展覽也是國博宣傳和展示中華文明五年行動計劃的首個展覽項目。( 劉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