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上樓乘電梯,以車代步,不參與體力勞動等成為大學校園里的普遍現象。電子游戲、上網也成為各高校學子的“主要功課”。一位熱愛網游的胡姓男生,接受記者采訪時眼睛仍不時地盯著游戲屏幕,他表示:“現在課程不是很多,沒有去聯系實習,回到寢室基本就是打游戲,有時候會玩一整天,肚子餓了就去樓下小賣部炒個菜拎上來吃,基本上過著宅男的生活。”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在我省高校較為普遍的存在。
飲食習慣不健康,體質殺手無處不在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大學生中不吃早餐的現象非常普遍。接受采訪的鄒姓同學表示:“我們的課基本上都是上午1、2節,現在天氣冷了,大家都特別愛賴床,8點上課我們經常7點40多了才依依不舍地爬起來,時間趕得及的話就在樓下小賣部花一塊錢買兩個饅頭,有時候來不及了就只能餓肚子。碰到沒有課的早上,我們寢室基本上都是睡到10點甚至是11點多,起床后直接去吃中飯。”
記者還了解到,很多女生為了身材盲目控制飲食,以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快餐的盛行,也造成了部分學生營養過剩,肥胖大學生日趨增多。
大學體育課程設置遭詬病
小洪是南昌某高校一名大三學生,他表示:“我們的體育課都是兩年制,大一大二有,大三大四就沒有了。平時上體育課時班上同學積極性并不高,一碰到下雨上不成體育課,都高興得不得了。”當被問及上體育課的狀況時,他說:“現在體育課的設置我覺得有問題,選課很困難。我喜歡打籃球,但是當時沒有選上籃球課,只能上網球課,所以就不想上啦。”
小洪的困擾也代表了多數學生的心聲,同時也折射出我省高校體育教學課程設置上的不足。記者了解到,目前,高校體育工作仍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態。某大學學生工作處負責人認為,體育并沒有被擺在與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在一些高校里,體育已經退化為每周一節的課程。
破解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有待改進
“因為高中階段課業壓力大,很多大一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一年多時間里幾乎沒有上過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更是無從參與,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剛進大學時的體質狀況非常差。”前文所述的某高校體育教師鐘老師說。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某些高校的體育課程存在“一刀切”的問題,過于注重測試結果,沒有充分重視體育鍛煉的過程,同時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除“必修課”之外,體育運動達不到全覆蓋也成為一大問題。鐘老師坦言:“由于學生眾多,教師資源缺乏,部分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上的確存在一定問題,體育場地不足也是阻礙體育活動正常開展的一個原因,有的學校的體育館就明文規定非體育生不能進。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如果在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上不能進一步完善,單靠大學生自身習慣參與體育鍛煉難度太大。”
家長教育觀念必須改變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全面成長是可以分階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學之前,可以先不要體育鍛煉,等上了大學之后再去補。體育、體質雖與學生的切身利益有關,但與大學能否順利畢業并無多大聯系。學分、考試、專業、找工作,這些更是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如此一來,大學里長期有效的體育鍛煉也就被大家一笑置之。
事實上,學校、家庭對孩子的呵護往往多于對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致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怕苦怕累思想較為普遍。在之前的30人問卷調查中,八成以上的學生是因為“怕累”、二成的學生是因為“怕受傷”而不愿參加體育鍛煉。采訪中一些高校的體育老師大多認為,大學生體質逐年下滑這一現象也與家長缺乏體育鍛煉意識、沒有從小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一定關系。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沒有一個好體質,大學生在畢業后怎么去勝任工作和社會競爭?我們的大學生們,應該警覺起來了!”鐘老師表示。
記者手記:
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誰之過?
據報道,在武漢的兩所大學,兩名新生在軍訓時出意外,一個“腦死亡”、一個猝死。雖然兩名新生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些痼疾。但新聞曝光出的一所學校在新生軍訓開營式上暈倒幾十名學生的事,還是讓大家非常吃驚。如果嚴格按照教學大綱來培養學生的話,照理這種情況是不應該出現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中小學要“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而高中生按規定要參加體育成績測試,合格的才能畢業。
顯然,中小學體育教育是打了折扣的。從一個幾乎不運動的高三,突然過渡到運動強度頗高的大一軍訓,有新生不適應也在所難免。要怪也只能怪那只認死理的“高考指揮棒”。要想整體性地改變大學生體質,還得對應試教育進行大的改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