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月亮山謀劃綠色崛起
2011年,廈蓉高速公路橫穿月亮山區,結束了月亮山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同時,貴廣高速鐵路開工建設,建成后,火車從月亮山區到廣州只需要2個多小時;貴廣高速公路緊鑼密鼓修建,以后,汽車從月亮山到廣州只要4個多小時。一條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穿越月亮山區,把月亮山區的群眾從深山老林帶到了車水馬龍的發達城市。
與高速公路同步進行的是通鄉油路的建設,將月亮山的鄉鎮與縣城連接起來,成為一體化發展趨勢。
尤其是去年覆蓋貴州的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月亮山區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核心版圖。貴州省把“三片六山”作為今后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月亮山首次進入連片特困地區規劃范圍。而月亮山的發展,黔東南州一負責人認為,必須以綠色為核心,打綠色牌,探索綠色崛起之路。
地處月亮山深處的從江縣光輝鄉,是全省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鎮,全鄉僅909戶,3352人,貧困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85.29%。很幸運的是去年光輝鄉列入貴州省集團幫扶項目,該鄉連續三年將獲得國家項目,扶貧資金達4611萬元。香豬產業成為該鄉致富的“敲門磚”,深藏深山里的香豬肉將出現在發達城市市民的餐桌。
光輝鄉黨郎村村民韋老文打工多年積累了8萬元資金,向親戚借了幾萬元,加上鄉鎮補貼20多萬元,于2011年著手養豬事業,到現在已經投資70多萬,建設了130個圈舍,養了49頭能繁母豬,40多頭豬仔。他還打算成立專業合作社和加工廠,帶動光輝鄉農民參與養殖。他說:“如果圈舍全部啟用,130頭能繁母豬一年能產500多頭小豬,等我養起來了,就給當地想養香豬的老百姓提供種源。”
現在從江香豬已經成為了一個綠色品牌,在加鳩鄉,一位企業家投資1700多萬元建了香豬加工廠。
榕江縣計劃鄉污略村村民潘老梭建了新房,顯得格外滋潤,他去年養了40頭豬,純利潤為1萬多元,在附近打臨時工賺了2萬多元,今年,他養殖40頭香豬和8頭肥豬,還栽種木耳,到年底,準能賺得盆滿缽滿。
目前,月亮山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了香豬、香雞、核桃、中藥材、鄉村旅游等為主的綠色產業格局,托起群眾致富。
這里,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一批批居住分散、交通等基礎設施難以覆蓋的地區,村民紛紛搬離,涌向城鎮。從江縣東朗鄉玉高寨45戶村民剛搬至該鄉東朗村,進入村寨,記者看到,一樓是商鋪,二樓是生活的地方,還有單獨的廚房,既寬敞、整潔,又富民族特色和現代時尚韻味,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群眾十分滿意,目前有的正在裝修,有的已入駐。村民齊新毅和哥嫂、父母一家7口春節前搬到了新村,并開了早餐店,開張第二天,就賺了200多元。
榕江縣目前已經完成了扶貧生態移民搬遷523戶,2170人,其中,計劃鄉擺王村和擺拉村303戶1070人。他們都搬到縣城里居住,村民吳雪妹一家3口去年12月從山里搬進城里,并開了一家鞋店,兒子當上了協警,準備考公務員,丈夫在城關鎮第三小教書,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為了謀劃月亮山的綠色崛起,黔東南州開始培育新的力量,壯大扶貧龍頭企業,既可以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吸納農民剩余勞動力就業。盛源天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是黔東南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龍頭企業,州級扶貧龍頭企業,致力于葛根系列產品,山野菜、香菇、竹筍、食用菌等綠色產品的生產加工。不少產品獲得省部級“特優”產品的稱號,目前總投資2700多萬元的標準生產廠房和車間進入調試和安裝階段,僅優良葛根品種種植基地,榕江縣已建成2萬畝,產值超過1.4億元,覆蓋貧困戶達5130多戶,使全縣2萬多個農村勞動力直接受益。2013年5月,公司的五條生產線可全部投產,將新增工業產值2.5億元,上繳稅金2000多萬,新增就業崗位360多個。
而今,月亮山綠色扶貧產業正在覆蓋一個個山村;扶貧產業加工園區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延長產業鏈,然后銷往發達城市;一批批村民從山里走了出來,融入城市發展的大潮中。
月亮山,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正醞釀綠色崛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